(宋)張先
惜雙雙·溪橋寄意
城上層樓天邊路。殘照里,平蕪綠樹。傷遠更惜春暮,有人還在高高處。斷夢歸云經日去。無計使,哀弦寄語。相望恨不相遇,倚橋臨水誰家住。
這是一首傷遠懷人之作,詞人也許是思念他親密的摯友,也許是翹盼他鐘愛的情人。正是由于其描寫對象的不確定性,才使此作具有寬泛的意蘊和內涵,使讀者可以通過想象進行再創造性的補充。
上闋前三句以簡潔明快的筆法,勾畫出詞人所在的環境,他佇立于他鄉異地的高高城樓,矚望著一直伸向天邊的道路,其時,夕陽的余暉正斜照著一片青青的平野和平野上一株株高高的綠樹。這里沒有彩墨的渲染,也未用精巧的刻畫,只是白描式地質樸寫來,便素描畫般地把思人念遠的情境十分清晰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柳宗元有詩云:“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公所描畫的境界無疑更為闊大,感情也更加濃郁蒼涼,但張先也道出了另一種登臨“城上層樓”的羈旅情懷。“傷遠更惜春暮。”語雖平實抽象,但有令人回味處。“傷遠”與“惜春”本為兩個感情范疇,詞人將二者以因果律關聯到一起,就產生了一種新的意蘊組合:人因離別傷懷更易使青春早逝,因而思遠之人加倍珍惜春的駐足,惋惜春的凋零。“有人還在高高處”承“天邊路”而來,這里詞人用文字畫出了美術上的一幅透視圖,在詞人的視覺中,天邊路已高接云端,而所思之人,比路的盡還要高遠,這就把詞人對他所矚望的對象心理感覺上的那種遼遠感寫得特別形象真切。
如果說上闋是在景物的描寫中逐步顯現詞人思人念遠的情感,那么下闋就比較明郎地直抒胸臆,“斷夢歸云經日去”似為寫景之詞,但“歸云”乃是比喻“斷夢”而已,詞人說他的歸夢已如斷云一樣飄然遠逝,他欲以哀弦寄語遠方的所思,也只不過是一個無法實施的打算罷了。結尾二句寫得比較朦朧,它似乎把自己與所思比作天際的參商二星,只能空相矚望而長恨不能相逢相見,他多么盼望自己的愛人或情人能象眼前的人家一樣倚橋臨水而住,這樣他們就可以日日相聚而無相望不相遇之嘆了。然而一個“誰家住”,點明這倚橋臨水而居的卻不知是誰家誰人,自己的這一幻想也象“斷夢”“歸云”一樣飄散得不留一點痕跡,而終歸于無有了。回顧本詞正題“溪橋寄意”,這“倚橋臨水”還是點題之筆,詞人在溪橋之上寄語遠方的所思,哀弦無計,只好訴諸文字,而文字的傳神已大大超越哀弦矣!
上一篇:(唐)劉禹錫《瀟湘神·湘水流》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宋)晁補之《惜分飛·別吳作》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