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幼學童蒙讀物。作者歷來說法不一。一說南宋學者王應麟撰,如清夏之翰在為《小學紺珠》作序中持此說。一說宋末區適子撰,如明清之際屈大均《廣東新語》中作如是說。褚人獲則以史實疏誤與王氏學詣不合否認此書為其所作。此書大約產生于宋代,宋元以來屢經補充增訂,日益普及。
全書一卷,運用三言韻語行文,以白描手法敘述幾千年的歷史。通行本416句,1248字。內容涉及社會生活、封建倫理、日常事物、歷史知識、學習態度、勤奮人物等等,文字簡潔,讀之順口。敘史部分僅以三百余字,把歷史統系,按事件人物,縱橫交錯,順次迤邐而下,勾勒出幾千年的歷史輪廓。由于三字句體裁適于誦讀習慣,讀來抑揚頓挫,便于記誦,且一經背誦,終生難忘,因此為人們所樂用。此書行世后,與《百家姓》、《千字文》一起流播不輟,宋元以來成為社會上系列識字教材。其中《百家姓》為記誦姓氏,《三字經》與《千字文》更具有進行封建思想教育的作用。后世注解、增訂、續補之作頗多,有關《三字經》的版本甚夥。如明趙南星《三字經注》,清王相《三字經訓詁》、王琪《三字經故實》、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尚仲魚《三字經注圖》,連恒《增補注釋三字經》、許印芳《增訂啟蒙三字經》、蕉軒氏《廣三字經》,章太炎《重訂三字經》等。
上一篇:《丁鶴年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小學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