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參軍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南朝宋鮑照撰。鮑照(414? ~6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縣北)人。出身寒微,做過國侍郎、秣陵令、中書舍人等官。還曾任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因此有鮑參軍之稱。劉子頊起兵作亂,鮑照在荊州被亂兵所殺。鮑照因受當時門閥制度的壓抑,一生很不得意。所以他的《擬行路難》18首、《擬古》8首等詩充滿了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的感情,反映了寒門對世族大地主政治的不滿。《代東武吟》、《詠史》等詩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的不合理現象,表達了對被壓迫者的同情。鮑照詩的特點是思想內容深刻,感情強烈奔放,語言質樸含蓄,藝術風格恰如杜甫所概括的“俊逸”。除詩以外,他的辭賦也很有名。《蕪城賦》是駢體抒情小賦中的名作。盡管鮑照是南北朝時代杰出的作家,卻沒有被當時人所重視。所以鐘嶸《詩品》說他“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南齊時虞炎才把他的作品編輯成集。《隋書·經籍志》和新舊《唐書》都記載鮑照有集10卷。現今流傳的《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扆廢宋本10卷,薛應旂刻8卷本,都題名《鮑氏集》。《四庫全書總目》著錄的明正德間朱應登刊本10卷,明末張溥輯刻的《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2卷,《四部備要》排印本,都題名《鮑參軍集》。此外,清人錢振倫、近人黃節補注、今人錢仲聯再加補注的《鮑參軍集注》是一個匯集前人成果、補充前人未及的校注本,1958年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錢仲聯增補集說校《鮑參軍集注》。
上一篇:《魯濱遜飄流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200年大趨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