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耶魯量表,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耶魯大學的A·格賽爾及同事于1940年發表的,是心理學界、醫學界、教育界公認的經典之作。格賽爾認為,嬰幼兒的行為發展是個有秩序的過程,反映了神經系統的不斷成長和功能的不斷分化,因而把每個成熟階段的行為模式作為智力診斷的依據。他把幼兒的動作(分粗動作和細動作)、順序(適應引導新情境的能力)、言語(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和社會應答(生活自理能力和與周圍人交往的能力)幾方面作為觀察和評價兒童行為發展的依據,通過觀察法、詢問法(主要向母親咨詢)及對幼兒刺激反應的測試而得來的資料與正常兒童的發展順序加以對照,得到每一方面的成熟年齡及每一方面的發育商數(DQ)。其公式為:DQ=測得的成熟年齡/實際年齡×100,以此來確定幼兒各方面發展的狀況。若幼兒各方面的發育商數低于67—75,說明發育嚴重落后。格賽爾發展量表被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家、兒科醫生在科研和臨床中廣泛應用,成為許多嬰幼兒量表的楷模。由于靠觀察法、咨詢法等得來數據,量表的標準化水平稍低,但對工作人員稍加訓練,標準化水平可提高。
上一篇:核心家庭的兒童發展與教育
下一篇:榜樣示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