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經濟制度》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阿蘭·G·格魯奇著。本書根據美國豪頓·米夫林公司第二版譯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1985年6月出版第一版,1987年7月第2次印刷。編入《當代經濟比較研究叢書》。全書71萬9千字,共分為6篇21章。分別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民主社會主義經濟、共產主義經濟、不發達的經濟。本書是西方比較經濟學中的一部巨著。本書全面地介紹了西方比較經濟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世界各種經濟制度的結構、職能、成就、問題和前景,對了解世界各種經濟制度的特點、產生和發展,特別是對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種經濟制度的演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第1篇論述了經濟制度的本質,第2篇論述了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成熟的美國經濟及成熟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西德的社會市場經濟、法國的計劃經濟,并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了回顧與展望。在第3篇中論述了民主社會主義經濟的模式,有挪威的社會主義經濟,瑞典的社會主義經濟,英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同時,也對成熟的民主社會主義經濟進行了回顧與展望。在第4篇中,論述了共產主義經濟的四種模式,著重寫了蘇聯的經濟,經互會集團的共產主義經濟和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5篇論述了不發達經濟的模式,談及了中國的共產主義經濟、印度經濟和第三世界國家。第6篇是對世界上多種多樣的經濟制度進行了概括的總結。從書中,我們看到,國外的學者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雖有偏見和錯誤,但對我們進行國民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工作,無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上一篇:《武經總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