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走向工業化社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本書是著名美籍華裔學者吳元黎先生的新著,收入李澤厚、龐樸主編的《海外中國研究從書》,198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18萬字,分7個方面進行論述,包括: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展望,漸進式經濟戰略與認同,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內向轉換與內部增長等。
本書以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臺灣經濟的發展為背景,論述了處于中上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進一步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作者認為:80年代的臺灣經濟,只有經過結構上的脫胎換骨,才能開創新的局面。這種結構變動包括經濟更大程度地國際化,經濟發展與開發研究及科技人才政策的進一步協調,以及資本的有效動員和配置。在研究方法上,本書將實證描述與規范分析融為一體,用現代發展理論來修正和補充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體系,尤其從經濟制度、發展對策、產業政策、國際環境和社會文化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問題,堪稱現代發展經濟學的代表作。
本書文字精練,內容豐富,觀點獨特新穎。譯稿脫稿時正值大陸推進沿海外向型發展戰略,雖然臺灣經濟在很多方面與大陸存在著重要區別,但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同的經濟起點,使許多學者意識到:臺灣今天所面臨的許多障礙,可能正好是大陸經濟發展中將要遇到的問題。因此,如何有效地制訂和實施產業、貨幣、投資、外貿、科技及教育政策,制訂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上一篇:《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史記志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