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嫉妒》是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阿蘭·羅伯——葛利葉(1952——)的代表作,本書1987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李清安、沈志明等譯。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完全打破了巴爾扎克式的小說傳統,以標新立異的奇特手法,追求更純粹,更客觀的真實。描寫一個丈夫在家里,在陽臺上,在餐桌旁,精細入微地觀察他的妻子,觀察她與鄰居弗蘭克的關系,而自己并不出場,也從不在字里行間透露其身份和地位。在這部寫嫉妒的小說里,竟然沒有與嫉妒這種感情相關的任何心理變化,這個嫉妒者似乎并不是一個感情動物,他不僅毫無思想感情,而且也沒有起碼的自我意識。他似乎只像一架無生命的攝像機,僅僅把發生在他眼前的一切景象實錄下來而已。而他所看到聽到的一切幾乎不說明任何問題,不過是妻子與鄰居之間極為平常的相處狀態。他看到的是妻子如何梳頭,如何整理物件,如何在陽臺與弗蘭克閑聊。他聽到的不外是他們談到了弗蘭克妻子與小孩的健康,阿X要搭弗蘭克的車進城去辦事等等。缺乏耐心的讀者恐怕很難將小說讀完。
羅伯——葛利葉也發表一些理論文章,他的《小說的未來道路》、《自然、人道主義與悲劇》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理論宣言文章。
上一篇:《婦女心理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孔北海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