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和符號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特倫斯·霍克斯著。本書作為“新聲叢書”之一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中文本由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書有5章,共12萬余字,本書是了解結構主義的哲學,語言學和文藝批評理論的一本理想的入門書,在本書中,作者首先闡述了結構主義的思想來源,結構和結構主義的概念的含義,作者介紹了維柯,皮亞杰和其他結構主義者的學說,認為維柯在《新科學》中表述的“詩性的智慧”的思想表明它本身是人類普遍具有的能力,這不僅是形成結構的能力,也是使人的本性服從于結構要求的能力,因此,可以說這種“詩性的智慧”就是結構主義的智慧,關于結構,皮亞杰認為,人們可以在一些實體的排列組合中觀察到結構,這種排列組合包含3個概念:整體性概念,轉換概念,自我調節(jié)概念,實體的排列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種由別的獨立因素構成的混合物。結構不同于一個集合體,結構的各組成部分不會以它們在結構中存在的同樣形式真正獨立地存在于結構之外,在本書第2、3章中,作者介紹了著名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索緒爾、列維——斯特勞斯和美國結構語言學家的理論,介紹了當代西方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中流行的“結構主義”觀點,深入考察了羅曼雅各布森,羅朗·巴爾特等人的著作和他們的主要觀點,在第4章中,主要探討了分析符號學提出的各種問題,如“文學性”的本質和地位,“閱讀”和不同方式的“書寫”的含義等問題,在結論中,作者提出一種新的批評意識,即一種新水平的關于我們相互交流的一般意識,使批評家獲得新的地位,有新的作用。
上一篇:《經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續(xù)夷堅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