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一鶚
【出典】 《漢書》卷五一《鄒陽傳》:“吳王以太子事怨望,稱疾不朝,陰有邪謀,(鄒)陽奏書諫……其詞曰:‘……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夫全趙之時,武力鼎士袨服叢臺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幽王之湛患。’”唐·顏師古注:“孟康曰:‘鶚,大雕也。’如淳曰:‘鷙鳥比諸侯,鶚比天子。’師古曰:‘鷙擊之鳥,鷹鹯之屬也。鶚自大鳥而鷙者耳,非雕也。’”參見“飛鶚表”條。
【釋義】 鶚為雕類猛禽。漢時人鄒陽上書吳王濞,有“鷙鳥累百,不如一鶚”語。東漢孔融薦舉禰衡引鄒陽語,以“一鶚”喻指才士禰衡。后因用“一鶚”比喻出類拔萃的人才,常用作稱譽之詞。
【例句】 ①高風輕借便,一鶚看橫飛。(張綱《臨江仙·堅生日》920)作者用“一鶚”稱美自己的兒子張堅,表示對他的贊譽與希望。②五馬宏開公道,一鶚首旌治最,遲乃速之基。(徐鹿卿《水調歌頭·賀史宰受薦》2316)這里用孔融薦禰衡事,以一鶚喻指史氏,謂史縣令以政績突出受到舉薦。③文章士,青春未老,一鶚快飛黃。(黃判院《滿庭芳·壽黃狀元》2859)這里以“一鶚”喻指黃狀元,贊美他人才出眾。④好是一鶚秋風,鞭云駕霧,去作龍門客。(無名氏《百字謠·二月初四》3786)這里以秋空展翅的“一鶚”為喻,贊譽友人于秋試中舉。
上一篇:典故《一騎紅塵失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一麾出守》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