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古者言之不出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古今中外,誠信總是共同的訴求,因為社會運行須依賴于可靠性。但是,誠信又確實很難做到,有客觀原因,有主觀原因。此章重在講主觀原因,指出“恥”這個問題。
恥是一種反向情感與心理活動,它會驅使與逼迫人避免陷于某種情境中。人如果對某種情境——比如失信——不具有恥感,說話自然就比較隨便。
比恥更進一步的應該是罪感。與恥相應的還是過,與罪相應的就是惡了。儒家似乎更重視恥感,也許關口前移,更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到作惡。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古今中外,誠信總是共同的訴求,因為社會運行須依賴于可靠性。但是,誠信又確實很難做到,有客觀原因,有主觀原因。此章重在講主觀原因,指出“恥”這個問題。
恥是一種反向情感與心理活動,它會驅使與逼迫人避免陷于某種情境中。人如果對某種情境——比如失信——不具有恥感,說話自然就比較隨便。
比恥更進一步的應該是罪感。與恥相應的還是過,與罪相應的就是惡了。儒家似乎更重視恥感,也許關口前移,更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到作惡。
上一篇:《古之學者為己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君子不以言舉人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