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超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德國卡爾·雅斯貝爾斯著。作者是哲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哲學不僅僅是一個概念體系,而應該是揭示人的存在的“哲學活動”。他把存在稱作“大全”。超越存在即是上帝,它是存在不滿足現狀,超越自身的表現,它不能成為對象,只是作為密碼通過各種事物透露自己的信息。生存的意義強烈體現在邊緣狀態中,當人悟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有限性時,便導向超驗的上帝。可見雅斯貝爾斯的存在主義是有神論的存在主義。作者在第1章悲劇意識中說:“對人類來說,全然摒棄、忘卻宗教,將會終止哲學探討本身。取而代之的將是對自身茫然無知的非理性的絕望,歲月蹉跎的生活,滿足混亂的迷信的虛無主義”。他認為人類的知識和能力總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限制。每一個人和每一個固定的結構都有其決定性的限制,但沒有什么限制是絕對的。每一個限制都能夠被克服,但有時卻只有付出毀滅人格或結構這樣的代價。因此,悲劇在人類生命中是基本的,不可避免的。每當意識超越了能力,悲劇便會產生,特別是當對主要欲念的意識超過了滿足它的能力的時候。人的意識不僅必須超越其力量,還必須超越他的“自我保存”。他認為人必須面對他的有限,并從能力的極限回顧反省,以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所處的情境。作者在闡述悲劇意識、悲劇的特性、真理問題、悲劇的主體性及有關悲劇知識時表述了上述的主要思想。
《悲劇的超越》中文本據美國阿肯·希克斯1969年版譯出,由工人出版社1988年出版。作者主要著作還有:《哲學》(1932)、《理性與生存》(1935)、《生存哲學》(1937)、《論真理》(1947)等。
上一篇:《懸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揚州畫舫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