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詩集《惡之花》是法國詩人、象征主義先驅(qū)波德萊爾的代表作。作品1857年出版后,作者受到第二帝國法庭的審判,以“有傷風化”和“褻瀆宗教”的罪名處以罰金。對波德萊爾歷來有不同的評論,保守的評論家如朗松等認為作家是頹廢詩人,《惡之花》被看作是對丑惡的贊美。但福樓拜、羅丹、高爾基等對波德萊爾的創(chuàng)作給予高度評價。雨果稱贊《惡之花》的詩篇“像星星一般閃耀在高空”。《惡之花》的“惡”字,法文原意不僅指罪惡,也指疾病或痛苦。詩人在詩集扉頁的獻詞中,稱他的詩篇為“病態(tài)之花”,他對于使他遭受“病”的折磨的現(xiàn)實世界懷有深刻的仇恨。全書除代序《致讀者》一詩外,共分六部。第一部《憂郁與理想》敘述詩人內(nèi)心憂郁及幻想,從對美的追求和愛情的陶醉中消除憂郁,結(jié)果卻以失敗告終。第二部《巴黎風光》敘述現(xiàn)實世界給詩人帶來失望。因此詩人想乞靈于酒,“逃往我的夢想的樂園”,而寫下第三部《酒》。第四部《惡之花》,詩人敘述他深入到罪惡中去體驗。接著的第五部《叛逆》,詩人把撒旦當做叛逆者加以贊美,表示了強烈的反抗精神,詩人的大聲疾呼無濟于事,只得以死亡遁入另一個世界從事希望的探索。全詩以第六部《死亡》終結(jié)。詩人寫道:“啊,死亡,啊,老船長,時間到了! 快起錨!我們已倦于此邦,啊,死亡!開船航行!管他天和海黑得像墨汁,你也知道,在我們內(nèi)心之中卻是充滿了光明!”《惡之花》問世100余年來,在世界各國出版了不同文字的譯作,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錢綺的中譯本。波德萊爾被公認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大詩人,他以現(xiàn)代主義的美學創(chuàng)作,獲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鼻祖的美譽。
上一篇:《思想自由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懸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