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張陵
道教的創始人。又名張道陵,字輔漢。生于沛國豐邑 (今江蘇豐縣),傳說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八世孫。本為太學書生,博通 《五經》,二十六歲時任巴州江城 (今重慶市)令。后來看破功名利祿,感嘆說:“此無益于年命。” 于是棄官隱居江西龍虎山修道,名聲大震,皇帝屢次下詔請他到京城,他都婉言謝絕。因為喜歡蜀中溪嶺深秀,于是同弟子一起隱居今四川大邑縣西的鶴鳴山。一天,他對弟子宣稱,他在山上遇見老子,老子傳授道法給他,并命他為天師,在人間傳道。于是,張陵作道書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從其道者須交納五斗米,所以世人稱其為 “五斗米道”。東漢順帝漢安二年 (公元143年) 七月一日,張陵登上青城山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 結茅,建立二十四教區,各教區分設 “治頭”。自任 “天師”,統掌全教教務。傳說他晚年將傳家寶經、箓、印、劍傳給兒子張衡之后,便服用自己煉成的仙丹,“白日沖天而去”,到天上做起了神仙。其后,張氏嫡系子孫代代傳教,世襲天師道掌教天師。天師道演變為正一道后,其掌教天師仍然為張氏子孫世襲,從祖天師張陵起,到目前在臺灣承掌教門的張源先,已經傳了六十四代。
上一篇:文學·附:語言學·康熙字典
下一篇:哲學·范疇·形而上與形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