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夫于亭雜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古夫于亭雜錄》6卷,是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禛的又一部筆記。此書是作者罷官里居后所撰,約作于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間(1705~1708)。古夫于亭又名魚子亭,據作者自序說:“所居魚子山下有魚子水,……山上有古夫于亭,因以名之”。
此書內容極為廣泛,舉凡詩歌品評、書畫鑒賞、字義辯析、雜史十考、典章制度、人情事理、文人軼事、奇談異聞、醫道藥方乃至書信往還均有涉及。作者是清初詩壇上的宗主,論詩標舉神韻,他的詩學主張在這部筆記中多有體現,如第2卷“晉人佳句”條言晉人嵇康、謝朓、何遜諸人佳句妙在象外,讀者當以神會;同卷“言盡意不盡”條謂《詩·蒹葭》等篇言盡意不盡;第6卷“勿襲形模”條主張學古人勿襲形模,正當尋其文外獨絕處。這些見解揭示了他所倡導的神韻說的內質,對今天的研究者不無啟發。在考據方面,此書也不無可取之處,如第6卷“《疑耀》撰者”條,考證題名李贄而由其門人張萱作序刊刻的《疑耀》一書,實為張氏自撰,而托名李贄,這一考證成果后來被《四庫提要》所接受,遂將《疑耀》作者改題為張萱。此外,如第2卷“劉鎮南碑”條辯劉表碑非蔡邕作,“元稹李賀”條辯《劇談錄》載元稹見李賀之謬,第3卷“辯東坡詞”條考楊慎《丹鉛錄》載蘇軾詞之誤等等,都言之有理,可以參據。此書不以考據見長,考據有誤的條目屢見不鮮,如第1卷“《桯史》取名”條誤據宛委山堂本《說郛》,謂李德裕有《桯史》一書,并說岳珂的《桯史》襲用李德裕的書名,后來《四庫提要》吸收了這一錯誤說法,進而論定《桯史》就是李德裕的《次柳氏舊聞》的別稱,謬傳至今。
此書1988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名利場》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