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佛教禪宗經籍。又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簡稱《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述說,弟子法海集錄。慧能(638~713),亦做惠能。唐代僧人,禪宗南宗創始人,佛教史上稱為禪宗六祖。俗姓盧,原籍范陽(今北京西南),生于南海新興(今屬廣東)。3歲喪父,稍長,賣柴養母為生。聽人念《金剛般若經》,知受自弘忍處,遂赴黃梅參見弘忍,做“行者”,舂米。后因“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得弘忍贊許,密授法衣,傳了黃梅的教義。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與北方神秀倡行的“漸悟”相對,史稱“南頓北漸”、“南能北秀”。弟子法海將其說教匯編成書,是為《壇經》,成為禪宗的“宗經”,武則天及中宗曾召他入京,均辭。死后謚為“大鑒禪師”。王維、柳宗元、劉禹錫都曾為其撰寫碑銘。
該書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跡和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品目為自序、般若、決疑、定慧、妙行、懺悔、機緣、頓漸、護法、付囑十品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即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的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其誘導修禪的實踐方法是“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往為本”。又主張“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的頓悟。同時還發揮了唯心凈土的思想,認為“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愿東愿西,悟人在處一般。”因而中國佛教著作尊稱為“經”的,僅此一部。
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11種。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中國佛教典籍選刊《壇經校釋》本。
上一篇:《公共關系學概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