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
釋義
也作“拔苗助長”,原意是指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后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故事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每天跑到田邊去看他種的禾苗,總嫌它們長得緩慢。一天,他又去了田里,覺得禾苗還是沒有長,就想:“既然禾苗自己長不快,我何不幫助它們呢?”想到這里,他立刻卷起褲腳下了田地,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一截。直到太陽快落山,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回家。
一進門,他便喜滋滋地對家里人說:“我今天雖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因為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很多。”
他的兒子聽了他的話感到很奇怪,問清原委后趕緊跑到田地里去看,發現禾苗都已經枯死了。
用典
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郭沫若《關于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
上一篇:成語《掩耳盜鈴》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攀轅臥轍》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