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安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詩人。早露才華,有“神童”之譽,才高位下,一生坎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章齊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四杰的作品,給當時靡麗浮艷、“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楊炯《王子安集序》)的文風(fēng)帶來了清新、開朗、剛健的生氣,對唐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有篳路藍縷之功。杜甫稱頌他們說:“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四庫全書總目》謂“勃文為四杰之冠”,楊炯在《王子安集序》中稱譽王勃:“長風(fēng)一振,眾萌自偃。遂使繁綜淺術(shù),無藩籬之固;紛繪小才,失金湯之險。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辭林增峻。反諸宏博,君之力焉。”王勃的詩今存約90首,多為五言律絕。明人胡應(yīng)麟認為王勃的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diào)。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詩藪》),可見其影響之大。其中尤以寫離別懷鄉(xiāng)之作最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江亭夜月送別》、《山中》等亦屬佳什。王勃的文賦,以《滕王閣序》最為人稱道,被譽為“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二句,古往今來,無不交口贊賞。他還有許多作品流露出由于政治上不得意而發(fā)出的不平之鳴,如《澗底寒松賦》。
王勃原有集(楊炯編),久佚。明人重輯,有張遜業(yè)、張燮分編的兩種本子。清乾隆項家達編《初唐四杰》,后出轉(zhuǎn)精,是較好的本子。同光間,蔣清翊作《王子安集箋注》20卷(賦2卷、詩1卷、文17卷),是王勃詩文唯一注本,有光緒九年刊本。近代羅振玉編《王子安集佚文》,有1918年印本。1980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聶文郁《王勃詩解》,選詩58首。《全唐詩》存詩2卷。
上一篇:《獨醒雜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珂雪齋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