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雪齋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詩文集。作者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號鳧隱居士,室名珂雪齋,湖廣公安人。與兄宗道、宏道號稱“三袁”,是公安派創始人。聲名雖不如其兄,但才情不讓。“三袁”之中,他最為放浪;三兄弟均結交當時具有叛逆思想的李贄,受其影響,而他對李贄傾慕尤甚。他在《書月公冊》中發展了李贄“起疑”之說:“疑者參之寶也,理者參之仇也。所悟在理,必不得力,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耳。”這種對傳統觀念與封建說教的懷疑,這種獨立探求的精神,正是晚明新興思潮的主導精神,也是公安派文學的理論支柱。所以,三袁的詩文集,在強化一統專制的清代當然一律被禁絕,盡管他曾公開表明過對李贄“雖好之,不學之”,在行動上也如其他二袁一樣,并未在異端左道上走得太遠。
文集名以“珂雪”,謂玉與雪以喻潔白。袁中道信佛,因而取之于《觀經》中形容如來佛的這個詞。這是愛惜自己的羽毛、潔身自好的意思。因而對自己一生所寫的那么多詩文進行了篩選,擇“其精警者,合為一集”。《珂雪齋集》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錢伯城點校本,共38卷。附其子袁祈年詩及《柞林紀譚》兩卷。
對于袁中道文學思想與文學成就最大的要數李贄與袁宏道。袁中道的文學見解主要表現在:他闡發了公安派反對剽竊雷同,主張抒發性靈的文學觀。他在《中郎先生全集序》中明確指出:“不得其源,而強學之,宜其不似也;要以眾目自虛,眾心自靈,不美不能強之愛,不愛不能強之傳。”因而他早年的詩大抵沖口而發以平易直率為主。但是他也不一味為本派叫好,對于功績與弊病十分了然。他認為“天下無不變之文章”,他的詩風在中年以后也有轉變,轉向了幽深奇絕,《雨變詩》即為代表。另外他也注意到后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標舉深幽孤峭為宗旨的弊病,并予以揭露抨擊。他的作品總的來說散文成就勝過詩歌,如集中《李溫陵傳》、《江進之傳》等均為力作。
上一篇:《王子安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瑞竹堂經驗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