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詩文集。傳為南宋鄭思肖撰。7卷。明崇禎十一年(1638)蘇州承天寺浚井時發(fā)現(xiàn),因封緘于鐵盒中,又稱《鐵函心史》。其中《咸淳集》1卷、《大義集》1卷、《中興集》2卷系各體詩文;《久久書》、《雜文》、《略敘》各1卷記宋亡時雜事。鄭思肖(1241~1318),南宋詩人、畫家。字憶翁,號所南,連江(今屬福建)人。曾以大學(xué)生應(yīng)博學(xué)鴻詞科。宋亡才改名思肖,憶翁、所南也都寓示不忘宋室之意。隱居蘇州,局其室曰“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自稱三外野人。坐臥必向南,發(fā)時伏臘,則南望野而哭,聽到北人語音,必掩耳而逃。善墨蘭,多花葉蕭疏,不畫土根,寓宋土淪亡之意。臨終囑其友:“我要死了,煩為我寫一牌位,上書‘大宋不忠不孝鄭思肖’。”說完氣絕,其不忘趙宋如此。這樣一個人,這樣系心索懷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就是他的著作一無“違礙”之語,怕也會令清人擔(dān)心讀者會因文思人、引起非分的聯(lián)想的。
《心史》一書雖然體裁蕪雜,但是其中的思想?yún)s是一以貫之,即是尊正統(tǒng),辯華夷,正名分。例如《古今正統(tǒng)大論》中說,中國之事,必須系于正統(tǒng),正統(tǒng)之治,又須出之于圣人。夷狄行中國之事叫作僭,人臣篡人君之位稱為逆。就這一觀點來看,清朝統(tǒng)治者是以夷狄而入主中國,自然是名分不正的非正統(tǒng)。這實難令清朝統(tǒng)治者接受。另外,鄭思肖詩中那種令人蕩氣回腸的愛國情緒,也頗具有感染力,甚至是鼓動性。如,《德祐二年歲旦》:“有懷長不釋,一語一酸辛。此地暫胡馬,終身只宋民”。《南望》中有“郁郁蔥蔥有佳氣,漢家天子必中興”,《德祐六年歲旦》有“天鏈精金鑄我心,上籀忠孝兩字文。痛憶我君我父母,眼中不識天下人。不變不變不不變,萬挫以死無二心。醉喝海岳尚翻動,不信不滅犬羊群”。這實在可以動天地而泣鬼神的,足令清朝統(tǒng)治者心驚,因而《心史》被列入禁書之目。
上一篇:《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心靈學(xué)——現(xiàn)代西方超心理學(xu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