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200卷,作者李心傳,南宋隆州井研(今屬四川)人,一生專心著述,尤其著力于當代史學的研究撰述,晚年入國史館,參與編修《中興四朝國史》和實錄、會要,是南宋一代與李燾并稱的史學大家。
本書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宋高宗一朝從建炎元年至紹興三十二年共36年的歷史。書名本作《高宗系年要錄》,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這個書名則是《高宗系年要錄》和作者的另一部已經(jīng)亡佚了的《孝宗系年要錄》的總稱,但自《四庫全書》將此書定名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之后,后人沿用到今。這部書完成于宋寧宗開禧年間,全書以官修的日歷、實錄、會要為基礎,廣搜博采各種記載,經(jīng)過精審的考訂,作出自己的論述。南宋高宗一朝是歷史內(nèi)容最豐富,歷史記載也最為繁富的一個時期,由于作者距離年代較近,許多當時人的著述都還可以看到,因此他充分利用了這一有利條件,在本書中搜羅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記載,書中詳細的注文更是研究南宋初期歷史的一個豐富的材料庫,《四庫提要》稱其“文雖繁而不病其冗,論雖歧而不病其雜”,確為的論。本書對高宗朝歷史記載之詳贍,較之《長編》有過之而無不及,它記載36年間事,篇幅竟達200卷之多,尤其是建炎元年至紹興九年這13年,大多都為一月一卷,記載之詳,材料之多,構(gòu)成了這部書很高的文獻價值。清代學者對此書的評價之高,超乎李燾《長編》之上,謂之“大抵李燾學司馬光而或不及光,心傳學李燾而無不及燾”(《四庫提要》)。
本書南宋理宗寶祐年間曾有刻本,但后來流布不廣,明初修《永樂大典》時將此書整部收入,但原有卷第已經(jīng)打亂,乾隆間開四庫館時又從《大典》中輯出,重分為200卷。1936年商務印書館的排印本就來源于這個本子,1988年中華書局又據(jù)此重印,這個本子是目前人們最常使用的,但斷句錯誤極多,閱讀時應予注意。
上一篇:《庚子記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心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