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該書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魏根納(又譯阿·魏格納)的代表作。書中魏根納全面系統地闡述和論證了著名的大陸漂移說或大陸移位說。其主要論點是大陸系由較輕的剛性的硅鋁質所組成,它漂浮在較重的粘性的硅鎂質之上;全世界大陸在古生代石炭紀以前是一個連續的整塊,可能由于潮汐力和地球自轉時離心力的影響,后來,特別是在中生代末期,這個原始大陸破裂成幾塊,在硅鎂層上分離,產生了離極漂移并向西漂移,造成今日世界上諸大洲與諸大洋的分布位置。該書比較圓滿地解釋了大西洋兩岸的海岸輪廓、地層構造與生物群落的相似性;闡明了南半球各大陸古生代后期冰磧層的分布;以及環太平洋山系及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的成因等問題。現代科學的發展證明了該書的基本思想是正確的,魏根納的理論現已成為地球科學的思想基礎。
該書1915年由不倫瑞克費韋格出版社出版,1920年出第二版,1922年出第三版,1929年出第四版,后三版是作者生前分別重新加工過的。魏根納以不倦的勤奮精神,從各個方面不斷地、反復地提出新的證明材料來論證他的理論,徹底審查反對者的責難,毫無顧忌的推倒那些他認為不確切的論據。因此,魏根納生前4個版本的章節和字數都有所不同。該書德文原著出版之后,隨即被譯成英、法、日等國文字。中譯本有1937年沐紹良先生由日譯本轉譯的一種,書名《大陸移動論》。1964年李旭旦又根據1924年英國人斯克爾由德文原著第三版譯出的英文本轉譯出版,書名為《海陸的起源》。1980年適逢魏根納誕生一百周年和逝世五十周年,鑒于他的著作在近幾十年中贏得的巨大意義,費韋格出版社決定重新出版該書。為了使讀者了解魏根納的思想和為科學奮斗的發展過程,新版收入了1915年的第一版和作者生前最后改寫的第四版。該版中文本由張翼翼先生譯出,書名為《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上述中文各版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上一篇:《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太平廣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