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徐嘉瑞著,初版于1949年,1962年作者補充修改,1977年中華書局根據1963年排出的紙型重印出版。
本書是關于我國云南省滇西地區古代文化研究的學術專著。大理文化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有悠久歷史的古代文化,本書根據地下考古發掘、社會調查、歷史資料、語言系統、父子連名、民族分布和宗教(本主)風俗(樹枝,繞三靈、三腳架、火葬)、居住、建筑、神傳說、現存碑碣等材料,說明羌族自新石器時期已經不斷向西南遷移。例如在談到“繞三靈”的古俗時,作者云:“兩男共扶一樹枝,似與巫教之杉、松、檉、柿,同為代表最高之神,因松杉等皆非圖騰,任何樹枝,皆可為神之標記故柳柳樹枝,皆與羌族之杉枝相同。因本主廟祭祀,皆請巫師跳神,至今猶然,不得不使人聯想及白云石與杉樹枝也”。而這種風俗緣于西昌,作者在《西昌之行》。中說:“親長死后。以樹枝插于屋左上角,代表靈位,”“西昌一帶為牧羊人之勢力,西羌之羊,在唐代尚未輸入大理,而牧羊人之風俗,當影響于大理也”。作者以無可辯駁的論證說明:大理文化,是從西北高原青海、甘肅、川西一帶流傳下來的,時期是在邃古時代。這不僅證明了大理文化的久遠,而且證明了大理古代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鏈條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書還對古代大理在各個時期的豐富多采的文化進行了巡禮,包括民歌、舞蹈、音樂、繪畫神話傳說、建筑藝術等等,對南詔國及大理國時期的燦爛文化,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作者在談到大理一代流傳的《羅剎與觀音》的神話指出:“是蓮花生與大理之赤蓮冠僧與觀音菩薩,同為一人之變化,同為羅剎之敵人,同與羅剎戰斗而征服之,而山神及羅剎,皆為原始多神教之代表,在西藏為缽教,在大理為巫教,皆牧羊人羌族之宗教也。”這些詳盡的分析不僅有重要的資料價值,而且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上一篇:《堂吉訶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大陸和海洋的形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