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語大辭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中國俗語大辭典》,溫端政主編,1989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本辭典編寫者認為俗語具有3個特點:具有群眾性,具有鮮明的口語性和通俗性,具有相對的定型性。俗語應該包括諺語、歇后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而不應包括方言詞、“俗語詞”,來自書面系統的成語和來自名家名篇的名言警句。因此按照這個標準來選收,全書共收俗語15000條左右。釋義方面,尤多所發明。編寫體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按漢語拼音順序排:條目首字不同者,按首字音節順序排列;首字音節相同而聲調不同者,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順序排列;首字和第二字相同者,按第三字音節順序排列,依此類推。正文前附首字音序索引,正文后附條目筆畫索引,以便查檢。(二)關聯條目中選一條為主條,其他為副條。主條一般采用出現在較早的書證里的,外加[];副條則按不同類型放在主條下面,外加[]。副條的類型有:(1)“也作”條。凡在內容(語義)和形式(所用詞語)都與主條基本相同的,按“也作”處理。(2)“增作”條。如[龍多乃旱],增作①[龍多旱人多亂]②[人多亂,龍多旱,雞多不下蛋]。(3)“減作”條。如[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減作①[破屋又遭連夜雨]②[行船又遇當頭風]。(4)“倒作”條。如[破家縣令,滅門刺史]倒作[滅門刺史,破家縣令]。(三)注釋一般由分注和通釋兩部分組成。分注解釋條目中的疑難詞語,通釋解釋整個條目的意義。注釋力求符合原意,如“癡心女子負心漢”,多視為主謂結構,解釋為“癡迷于愛情的女子碰上無情無義的男兒”,此書則并列關系正之,解釋為“指在男女情愛中,女子往往‘癡心’,而男子卻多‘負心’”。(四)本書結合注釋,從古今圖書中選取例證。每個條目一般列1至3個例證,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義項,每個義項至少有一個例證。例證皆注明出處。
上一篇:《中國中古文學史·論文雜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字典史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