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全名《萬花樓楊包狄演義》,又名《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傳》、《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傳》。根據評書潤飾而成,編者李雨堂,亦稱西湖散人,其生平已無可考。據“敘言”所說“戊辰”年推測,成書當在同治年間。
本書以北宋真宗時契丹北犯中原的歷史為背景,將歷史人物狄青、包拯和傳說中的人物楊宗保編進一個故事中,雜以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敷衍出一部懲惡揚善、悲歡離合的小說。《萬花樓》中將包拯、狄青寫成是天上的文曲星、武曲星下凡。正當真宗御駕親征,與來犯的契丹激戰時,李宸妃生下太子,劉皇后與太監郭槐謀害李妃母子。多虧宮女寇珠與太監陳琳相救,太子被送往八王爺的南清宮撫養,李妃逃離皇宮被賣菜人郭海壽搭救認作母親,母子相依為命。后太子登極,是為仁宗,封劉后及八王妃狄妃為太后。狄太后之侄狄青,少時喪父、九歲失母,得上峨眉山學藝。下山赴京時在萬花樓上摔死惡少胡倫,為民除害。后狄青在教場比武殺死太師親信王天化,在邊關殺死西夏大將贊天王、子牙猜,成為楊元帥帳下“五虎將軍”之一。包拯陳州放糧時巧遇李晨妃,得知當年冤情。回京后將狄青立功、李宸妃落難兩事稟訴仁宗,仁宗親往迎母后還朝。
本書于清朝同治七年由江蘇巡撫丁日昌下令禁毀。原因是:一是書中寫北方少數民族契丹、西夏犯宋,并稱其為“賊”、“虜”、“寇”、“盜”,其將領中又有會“邪術”之人,這是清統治者的大忌;二是書中暴露了封建統治者昏庸無能、忠奸不分,寵妃誤國,致使奸佞橫行的事實,這極易引起人們對現實的聯想;三是書中寫了神魔、仙術、寶器及星宿下凡等不經之說,屬“荒唐鄙俚”的“淫詞邪說”。
《萬花樓》流傳并不廣,只有坊間粗刻本,頗不精。1986年寶文堂書店以聚文堂本為底本,整理補充為“傳統戲曲、曲藝研究參考資料叢書”的一種出版。
上一篇:《七國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三朝北盟會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