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董說撰。記述戰國時秦、齊、楚、趙、韓、魏、燕等七國的制度。體例與會要大體相同,分為職官、食貨、都邑、宮室、國名、群禮、音樂、器服、喪制、兵制、刑法、災異、瑣微等14門。所引資料主要出自《史記》、《戰國策》及諸子雜說。因春秋以前的政事典章,已有《春秋》經傳為之記載;秦漢以后之事,又有各史、志可考。只有戰國時期,史事紛紜,策士縱橫,其間一二百年,典章制度難以追尋。該書能參考各書,排比鉤貫,為之一一分類考述,檢索便利,因而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但該書引書不甚謹嚴,如將劉向《列仙傳》、張華《感應類從志》、《子華子》、《符子》、王嘉《拾遺記》之類小說、傳說、寓言等,也據為典要?!段簩m室》門中,據《新序》收入《中天臺》一條,據《莊子》收入《麗譙》一條,前者非史實,后者非魏之所獨有。同時于《月令》所載太尉、大酋等秦官,反而遺漏不載,未免去取不倫。斷限亦不嚴整,按《七國考》之名,斷限應始自三家分晉,而書中記秦國“寺人”一事,取材于《詩經·車轔》;記楚國“兩廣”一事,取材于《左傳》。出處也有標錯的,如記秦國“水心劍”一事,本出于《續齊諧記》,卻誤標為《白孔六帖》;記秦國舍晉侯于靈臺一事。本出于《左傳》,卻誤標為《列女傳》。該書前后無作者序跋,其中《齊職官》門注曰;“封君后妃附”,但書中只附有封君,而無后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估計其為未完成之作。有1956年中華書局據《守山閣叢書》本排印、以他書參校出版的校點本。繆文遠著有《七國考訂補》一書,對《七國考》中所引偽書、引書體例不一、遺漏書名、篇名、誤題、轉引及年代、人物、制度、職官、地理上的錯訛,多予訂補,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2冊。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萬花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