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文學的文獻·先秦兩漢文學典籍的歷代訓釋·秦漢文學典籍的歷代訓釋·別集類
1.《司馬文園集》
《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作品合計30篇。《隋志》著錄《司馬相如集》1卷,已佚。《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集》2卷,亦亡。明代張燮輯刊《司馬文園集》2卷,汪士賢輯刻《司馬長卿集》1卷,張溥輯《司馬文園集》1卷。各家所輯名目雖然不同,但收錄作品大體一致。清代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輯有《司馬長卿集》2卷。近人丁福保輯《司馬長卿集》2卷。司馬相如的作品向無全面校理者,近年有金國永《司馬相如集校注》和李壽中《司馬相如集校注》,朱一清、孫以昭《司馬相如集校注》等,其中金國永校注本注釋較詳盡,李孝中校注本比較淺近簡明,且附錄材料非常豐富,值得參閱。
2.《王諫議集》
《漢書·藝文志》著錄王褒賦16篇,《隋志》著錄《王喬傳》1卷,《王褒集》5卷,《舊唐書·經籍志》至《宋史·藝文志》均同。《王褒集》于《永樂大典》中已不見采錄,蓋亡于元末。明代張燮輯《王諫議集》2卷附錄1卷,張溥輯《王諫議集》1卷。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有其文。近代廖平撰《漢四家集注》,丁福保輯《王子淵集》。上述諸書,唯廖平本有注,但早已散佚。今僅見王洪林《王褒集考譯》一種,注、譯均用語體文,每篇后附簡評。書末附錄歷代詩文及專論王褒的評論資料和王褒作品中的詞匯等,是一部兼顧普及性和學術性的注本。
3.《蔡中郎集》
《蔡邕集》,自《隋志》著錄以來,宋以前諸本今皆不傳。今有影宋抄本8卷。明萬歷徐子器翻刻北宋歐靜刻本10卷、外集1卷。較通行的多為明人輯刻本,以正德華氏活字刊《蔡中郎集》10卷、外集1卷本和張溥輯刊《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蔡中郎集》二卷本較善。清代較好的刊本為高均儒輯校的《蔡中郎集》16卷本。是書以顧廣圻、黃丕烈校徐子器刻歐靜本為基礎,參校眾本,又輯《外集》4卷,并將《后漢書·蔡邕列傳》和清王昶所撰《蔡中郎年表》作為“卷末”1卷,成《蔡中郎集》16卷,刊入《海源閣叢書》(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以排印)。這是輯錄蔡邕作品最全的本子,但也存在著誤收之弊。清人許瀚就海源閣刊本《蔡中郎集》作校勘記,原散見于書中,民國時牟祥農輯錄為《楊刻蔡中郎集校勘記》,今經山東博物館整理,由齊魯書社刊入《山左名賢遺書》中。另有羅以智《蔡中郎集舉正》2卷,孫詒讓稱“極精博”。全面整理蔡邕文集的,今僅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鄧安生撰《蔡邕集編年校注》一書。
除以上著名作家文集之外,對漢代其他作家文集的訓釋尚有《晁錯集注釋》(《晁錯集注釋》小組注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該書以清馬國翰輯本為底本,包括了晁錯的現存著作。張震澤《張衡詩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參閱吸收前人成果,是較好的現代校注本。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小說·隋唐五代小說的分期·初期
下一篇:遼金元文學·金元詞·金元詞成就及發展軌跡·北宗詞持續繁榮和南北詞風交會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