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學術專著,英國詹·喬·弗雷澤著。1987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列入外國民間文學理論著作翻譯叢書。詹姆斯·喬治·弗雷澤(1854~1941)生于英國西北部鎮格拉斯哥,他受英國人類學派的創始人愛德華·泰勒的影響,成為著名的人類學家,民族學家。他一生至為勤奮,著述極多,其著作有:《原始文化》、《圖騰制》、《圖騰制與族外婚》、《永生信仰和死人崇拜》、《自然崇拜》、《火的起源神話》等,1933年至1934年在他80歲高齡時撰寫出版了兩卷集《原始宗教中對死者的恐懼》,可謂著作等身,《金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金枝》這部書有4個不同的版本。1890年出版了第1版(830頁)后經增補,1990年推出第2版(1500頁);1911年至1915年推出第3版,(近5000頁);1922年推出第4版(750余頁),從作者不斷增刪中,可知其付出的艱辛,現在的中文譯本是由第4版翻譯的。
《金枝》一詞源于古羅馬神話。在羅馬附近森林女神的神廟的祭司,是由一名奴隸擔任的,他還兼有“森林之王”的頭街,然而他要時刻守衛一棵圣樹,因為其他任何一個逃奴只要能夠摘取這棵樹上的樹枝,就獲得與之決斗的權利,如果在決斗中將他殺死,就可取而代之。這截“樹枝”被稱為“金枝”。弗雷澤由此入手,并蒐集了世界各民族的資料,從中發現:其根源在于交感巫術在人們的信仰和行動中占據主要地位,他對巫術做了詳細分析,首先把巫術劃分為積極巫術和消極巫術兩大類,他認為:這種相信人可以強制外在力量為自己造福的巫術信仰和巫術活動,要早于宗教。因此他對人類思想方式的一般過程提出了一個公式,即巫術——宗教——科學。根據弗雷澤的觀點,人類思想逐漸進化,在所謂巫術時代,巫術觀念占統治地位,是時人們以錯誤推理所產生的種種辦法來控制自然。《金枝》出版后,受到英國、俄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甚至把他的學術貢獻同達爾文相提并論,因此,可以窺見《金枝》一書對人類學、宗教學、民族學的貢獻。
上一篇:《金文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鐵圍山叢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