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志怪類文言短篇小說。24卷。《續子不語》10卷。作者清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人。乾隆四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歷任溧水、江浦、沐陽、江寧等知縣,頗有政聲,乾隆十三年辭官,定居江寧,筑室小倉山下隋氏廢園,改名隨園,世稱隨園先生,從此不仕,放情聲色、廣交文士,酷好著述。四方宗仰,是清代著名的詩人、詩論家。晚年號倉山居士。
袁枚以詩名天下,乾嘉時代表詩人。活躍詩壇60余年,存詩4000余首。文章以才氣見長,享有盛名,如《祭妹文》、《與蔣苕生書》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其詩話著作主張“性靈說”,在詩歌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袁枚一生著述甚多,尚有《小倉山房詩文集》80卷、《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等。
《子不語》取名于《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可見主要是記載鬼神怪異之事。后因元人說部中有同名之書,遂改題為《新齊諧》,但后人仍用《子不語》呼之。書中故事多宣揚因果報應,轉世托生、冤魂索命、厲鬼為祟的故事比比皆是。曾借鬼口說出“君須知萬類不齊,有人類而不如怪者,有怪類而賢于人者,不可執一論也”,反映出作者對黑暗專制社會的批判,與《聊齋志異》異曲而同工。書中還多處描寫了陰曹地府的情景,實際上是人間社會的倒影,吏治腐敗、賄賂公行、官貪吏虐、草菅人命的現實象在是人間所習見,“美則過于美,惡則過于惡,極像日下人情世態”一語破的。書中對束縛才智的時文八股及抑制本性的程朱理學多有抨擊,對漢學、宋儒極盡嘲諷挖苦,對禁欲主義給予無情的揭露。如“沙彌思老虎”表現了人欲的不可回避。還有些故事表現了對妓女的同情。這無疑是對“萬惡淫為首”的封建禮教的沖擊。道光二十四年下令禁毀。
《子不語》取材宏富,文章不事雕琢,自然雋永,別具一格。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云:“其人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于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當為的評。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姜齋詩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孔子改制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