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會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徐夢莘之侄。臨江人,開禧元年(1205)進士,歷任惠州、潭州通判,英德府知府等職。著作有《西漢會要》和《東漢會要》,合稱為《兩漢會要》。該書共40卷。為記述東漢時期典章制度的政書。體例基本仿照《唐會要》,按類排比《后漢書》等書中有關(guān)東漢時期典章制度的記載,分為帝系、禮、樂、輿服、學校、運歷、祥異、職官、選舉、民政、食貨、兵、刑法、方域、蕃夷等15門。每門下又分有若干子目,共384子目。該書撰于《西漢會要》之后,與《西漢會要》體例相同,所分15門類也相同,但編撰上又有所改進,附有案語及雜引他人論說。取材除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外,也參考有晉司馬彪撰,南朝劉昭注《續(xù)漢書》及晉袁宏《后漢紀》等其他書籍。編次排比整齊,分門別類條理井然,頗便查找。如要查找東漢時期有關(guān)佛教流傳的資料。即可于該書第13卷《文學下》、《論浮屠》條中檢得:袁宏《后漢紀》有論浮屠一段,說:“浮屠,佛也,漢言覺也。其精者為沙門,沙門,漢言息也”等等。又據(jù)《后漢書·楚王傳》,永平八年,楚王英有“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一事,又據(jù)《后漢書·桓本紀》,有桓帝設華蓋以祠浮屠、老子一事。又據(jù)《后漢書·襄楷傳》、延熹中,襄楷曾以浮屠一事上書論諫。又據(jù)《后漢書·陶謙傳》、陶謙、笮融曾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對于研究東漢時期的典章制度及其沿革演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說:“東漢自光武中興,明、章嗣軌,皆汲汲以修舉廢墜為事,典章文物視西京為盛,而當時載筆之事,如《東觀紀》及華嶠、司馬彪、袁宏之類,遺編斷簡,亦間有留存。他若《漢官儀》、《漢雜事》、《漢舊儀》諸書為傳注所征引者,亦頗犁然可考。故東漢一代故事,較西漢差為詳備。天麟據(jù)范書為本,而旁貫諸家,悉加裒次,其分門區(qū)目,排比整齊,實深有裨于考證”。寶慶二年(1226)成書,曾具表進之于朝。通行版本有1955年中華書局據(jù)商務印館《國學基本叢書》本原版重印本,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清江蘇書局翻刻武英殿本為底本出版的標點本等。
上一篇:《東坡志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制度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