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志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東坡志林》5卷,北宋蘇軾撰。此書內容本為蘇軾平生隨手所記,在他生前沒有匯輯成書,死后由后人編次刊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東坡手澤》3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者也”。可知此書在宋代又名《東坡手澤》,不但存在異名,而且宋代流行的《志林》在內容和卷數上也頗有出入,有1卷本和3卷本兩種版本。到了明清,此書或為1卷,或為5卷,或為12卷,內容與卷數相去愈遠,其中5卷本系統比較接近宋本的本來面貌,后來的《四庫全書》本、《學津討原》本及《叢書集成初編》本均采用了這個本子。
今天通行的5卷本《志林》,編排上大致以類相從,第1卷包括記游、懷古、修養、疾病、夢寐、學問、命分、送別等8門,第2卷包括祭祀、兵略、時事、官職、致仕、隱逸、佛教、道釋、異事等9門,第3卷包括技術、四民、女妾、賊盜、夷狄等5門,第4卷包括古跡、玉石、井河、十居、亭堂、人物等6門,第5卷僅論古1門,內容極為龐雜,大部分為蘇軾個人生活瑣事及其隨筆、雜感,以議論之語為多。見于《東坡文集》的《武王論》、《平王論》、《范增論》等皆全文載入,體例也極不一致,某些條目自署年月,某些條目泛稱昨日今日而不知其年月,可見均出蘇軾隨手所記,原無統一的體例。大體上說,其記事內容上自神宗元豐,下迄哲宗元祐。其中感事述懷之作,最有意境性情。如第1卷“記承天寺夜游”云:“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柏竹相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此類文學實為晚明小品之濫觴。東坡另有一部《仇池筆記》,其內容大部分均見于《志林》,另有一些條目則不似蘇軾之文,大概是書賈綴拾舊編成,今天也有傳本。
《東坡志林》1981年出版中華書局點校本。
上一篇:《不許犯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東漢會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