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犯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不許犯我》是菲律賓近代最杰出的作家、民族英雄何塞·黎薩爾的代表作。小說取名源于《圣經·圣約翰福音》中的一句話“不要碰我”。主人公伊瓦臘留學歐洲回國后,決心繼承父志,興建學校,改造社會。西班牙神甫達馬索陰險破壞他“教育救國”、為窮苦人興辦教育的工作。在建校工地奠基時,幸有掌舵船夫埃利亞斯暗中相救,伊瓦臘才免遭神甫用奠基石把他壓死的暗算。在一次聚會上,神甫譏諷伊瓦臘修建的學校,并對他和他的亡父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伊瓦臘痛打神甫,當他舉刀欲刺時,被未婚妻瑪麗亞阻止。神甫惱羞成怒,以逐出教門要挾瑪麗亞的父親解除女兒的婚約。后來伊瓦臘被誣陷策動暴亂,被捕入獄。被捕前,埃利亞斯幫助清理信件,發現伊瓦臘的曾祖父原來是誣告埃利亞斯祖父,迫使他家人亡家敗的人。面對宿敵世仇家的后代,埃利亞斯起初欲刺死伊瓦臘,但為了反抗西班牙殖民者,他克制住復仇的怒火,以民族利益為重,以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護了伊瓦臘逃亡。逃亡途中,伊瓦臘秘密地見到了瑪麗亞,他得知她是神甫的私生女。母親的名譽,假父的體面,個人的愛情及生父神甫的陰險狡詐使瑪麗亞飽受精神折磨而痛不欲生。后來,她拒絕嫁給西班牙大學生,當了修女,因不堪修道院的暴虐而死。小說還描繪了埃利亞斯的血淚家史及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下菲律賓人民的深重災難,此書1887年在柏林發表,成為東方文學中最早的反殖長篇小說。黎薩爾還創作了《海德爾堡之花》、《勞動的贊歌》及就義前寫的《最后書懷》等愛國詩篇。他殉國后,被尊封為“民族英雄”和“國父”。作家1891年在比利時發表《不許犯我》(又譯《社會毒瘤》)的續集《起義者》(又譯《貪婪的統治》)。魯迅贊揚這兩部作品發出“真摯壯烈悲涼”的聲音,從中可聽到“愛國者的聲音”和“復仇的反抗”叫喊。197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陳堯光、柏群的《不許犯我》中譯本。
上一篇:《七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東坡志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