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本書的全名為《根據自然選擇,即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作者是英國著名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C.R.達爾文。全書約38萬字,共分15章。第一章專門討論“在家養狀況下的變異”;第二章論述物種“在自然狀況下的變異”;第三章考察全世界范圍內整個生物界中的“生存斗爭”;第四章討論的基本問題是“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第五章論述復雜的“變異法則”。以后的5章論述在承認進化學說時所遇到的困難:簡單的生物或簡單的器官怎樣能夠變化和改進成為高度發展的生物或構造精密的器官;還有“本能”即動物的精神能力問題、“雜種”問題即當雜交時,物種間的不育性和變種間的能育性以及“地質記錄的不完全”。第十一章考察生物通過時間“在地質上的連續”;第十二、十三章論述生物通過空間的地理分布;第十四章討論生物的分類或親緣關系;最后一章是全書的概括和結論。該書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而且對物種適應性也作了正確的解說,從而摧毀了神創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該書第一版出版后,即遭到保守派、嫉妒者和宗教人士的極力反對。但恩格斯在該書出版后還不到三個星期(1859年12月12日)就寫信給馬克思說:“我現在正在讀達爾文的著作,寫得簡直好極了。目的論過去有一個方面還沒有被駁倒,而現在被駁倒了。此外,至今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大規模的證明自然界的歷史發展的嘗試,而且還做得這樣成功。”(《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503頁)。馬克思在1860年12月19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最近一個月我讀了各種各樣的書。其中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一書。……它為我們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30—131頁)。后來恩格斯還把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和進化論)之一。該書1859年11月24日發行英文第一版,立時售罄,至1872年已再版6次,并被譯成多種文字。現在世界各國均有移譯,譯本數目難以計數。我國有三種譯本,即馬君武譯本,商務印書館1920年出版;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譯本,三聯書店1954年出版;謝蘊貞譯本,科學出版社1955年出版。
上一篇:《牡丹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琵琶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