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西漢初淮南王劉安召集門客編撰。又稱《淮南鴻烈》。“鴻烈”意為“大明道之言也”。原書有《內篇》21篇,《外篇》33篇。顏師古稱其“內篇論道,外篇雜說”,現僅《內篇》尚存。西漢末劉向、劉歆父子校訂群書,將其定名為《淮南子》置于《諸子略》中,后世因稱其為《淮南子》或《淮南鴻烈》。劉安《漢書》有傳,史稱他“為人好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聘”,有“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該書編撰時,正值漢初“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文帝、景帝及大臣“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之時,黃老道家思想成為當時的統治思想。該書體系十分龐雜,包含有陰陽家、道家、儒家、法家等各家思想及流派,而其中心思想則是發揮《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主張淡泊自然,無為而治。是對西漢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統總結,也是研究“文景之治”時期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獻。該書《要略》篇自述說:“道論至深,故多為之辭以抒其情。萬物至眾,故博為之說以通其意”?!肮手鴷?,則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漢高誘《淮南子敘》也稱贊它是:“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其言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論于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瓌奇之事。其義也著,其父也富,物事之類,無所不載”。書中包含有豐富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此外還保留有十分豐富的古代神話傳說,如《天文訓》中敘述共工神話說:“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薄侗窘浻枴分幸舱f:“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編成獻之于朝廷。注本有東漢高誘注和許慎注兩種,流傳至今的只有題名高誘注并有高誘《敘》的一種,據后人考證,其中《原道》、《俶真》、《天文》等13篇為高注,《繆稱》、《齊俗》、《詮言》等8篇為許注。通行版本有《諸子集成》本等。近人劉文典有《淮南鴻烈集解》,以莊逵吉校本為底本,匯輯王念孫、孫詒讓等20余家校注說解,又遍引《藝文類聚》等唐宋類書為佐證,校正詆誤,疏通文義,書后附校補169條,逸文29條,是目前較好的注本,有1989年中華書局本,為《新編諸子集成》之一。此外,清吳承仕有《淮南舊注校理》,有1985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本;陳廣忠有《淮南子譯注》,1990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諸子百家叢書》影印本,可并參考。
上一篇:《海國圖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清代學術概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