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發展史概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德國康德著。本書全名是《宇宙發展史概論,或根據牛頓定理試論整個宇宙的結構及其力學起源》。原書標題意思為“關于諸天體的一般發展史和一般理論”,舊譯為《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根據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析林學園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康德早年著作集》第一卷譯出,1972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10萬6千字。
康德在本書中,大膽地向宇宙觀打響了第一槍,取消了牛頓的“第一次推動”。他提出關于天體起源的“星云假說”,用天體內部的引力和斥力之間的矛盾說明天體的發生、發展和轉化,說明物質處于永恒的產生和消滅的過程之中,自然界處于永恒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全書分3部分。第1部分說明由于引力和斥力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了各種天體系統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形成了無限宇宙的有規則結構,并決定了大自然合乎規律的發展??档绿貏e指出:牛頓對斥力沒有象對引力“說得那么清楚”。第2部分中,作者用大量筆墨,論證宇宙各種天體系統、首先是太陽系怎樣按照吸引和排斥相互作用的力學規律從最初的混沌逐步發展起來,形成現狀,并且又怎樣不可避免地走向毀滅。他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云假說:原始分散狀態的物質微粒由于吸引而不斷凝聚,由于排斥而發生施轉運動,逐漸向一個平面集中,最后成為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有規則的天體系統。第3部分中,作者從天體演化的規律出發,肯定了地球以外的其他天體上也必然有人居住,或將來必然有人居住。而且地球上的居民也并不是最完善的人類。這就間接駁斥了上帝一次創造人類、人是“萬物之靈”等謬論,也打擊了宗教勢力和其他反動勢力。
本書本質上批判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和“第一次推動”,批判了“神創論”。表達了康德一些樸素辯證法的觀點——關于物質的必然的、自然運動的觀點,關于引力與斥力互相作用的觀點,關于宇宙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無限性的觀點,關于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普遍規律的觀點,關于人類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級上的產物的觀點等等。這些是自然觀的一場革命,是當時資產階級宇宙發展論的最高成就。
上一篇:《孫子兵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宋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