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論》簡介|介紹|概況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廖偁從肯定“封建”的立場出發,以為“子厚之論,是蓋知其末而不知其本”,“圣賢之立封建者,道也,非勢也”,柳宗元“曲為之言”(《宋文鑒》卷九十四)。蘇軾《東坡志林》同意柳宗元“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之說,云:“昔之論封建者,曹元首、陸機、劉頌及唐太宗時魏征、李百藥、顏師古,其后有劉秩、杜佑、柳宗元。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嵋岳钏?、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又見《東坡續集》)胡寅認為:“封建之法,天道之公也’;“郡縣之制,人欲之私也”。柳宗元以堯、舜、禹“眾建諸侯”與秦郡縣之制“歸之勢”,皆誤(《荊川稗?!?。朱熹說:“柳子厚《封建論》則全以封建為非,胡明仲輩破其說,則專以封建為是。要之天下制度,無全利而無害底道理,但看利害分數如何。封建則根本較固,國家可恃;郡縣則截然易制,然來來去去,無長久之意,不可恃以為固也”。又云:“因言封建,只是歷代循襲,勢不容己。柳子厚亦說得是。賈生謂樹國必相疑之勢,甚然。封建后來自然有尾大不掉之勢。……雖是圣人法,豈有無弊者?”(《朱子語類》)清何焯說:“論事但據其一偏,則孰不有利害之數可陳,有成敗之軌可指,如孟堅所云,中外殫微,本末俱弱,權奸不出廟堂而運天下者,又何如枝葉相持之為得也。至言圣人不廢封建,私其力于己,私其衛于子孫,柳子之言何其悖乎!”(《義門讀書記》)袁枚云:“柳子厚論封建辨矣,惜其未知道也”,“夫封建非勢也,圣人意也;郡縣非圣人意也,勢也”(《小倉山房文集》)。近人林紓說:“《封建》一論,為古今之文,直與《過秦》抗席。東坡《志林》謂(略),范太史《唐鑒》亦以公之論為然。然程敦夫、黃唐均有攻駁之辭,實皆泥古不化,不足深辯。今就文論文,識見之偉特,文陣之前后提緊,彼此照應,不惟識高,文亦高也?!?《柳文研究法》)今人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解題云:“雖多論古事,而實借以針砭中唐時代藩鎮割據,跋扈害民,統治集團腐朽專權,排斥賢俊的現實,有著巨大的戰斗意義。但把國家的形成,推源于統治者的‘智明德大’,‘能斷曲直’;把社會發展的動力,歸根于人民的物質要求和有限物資的矛盾;又從維護君權出發,以郡縣制為‘公天下’的最好政制,則顯見作者思想上的局限。”高海夫認為從文章的論述來看,“勢”的“核心內容仍是‘生人之意’,是利于人,備于事而產生的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這當然還遠沒有接觸到國家行政的起源,人類社會發展的真正本質,還遠不是對它的科學說明,但是,作為天命論或神學目的論的對立命題看,它的進步意義卻是顯而易見和值得肯定的”。(《柳宗元散論》)本文既有對自己觀點的充分論述,又有對反面論點的有力辯駁,正反結合,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量。鋪陳排比,繁征博引,層層深入,論證嚴密。開合宏肆,極富變化,筆墨酣暢,淋漓盡致。
上一篇:《對楚王問》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封神演義》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