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掛衣冠神武
【出典】 《南史》卷七六《陶弘景傳》:“未弱冠,齊高帝作相,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朝儀故事,多所取焉。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賜以束帛,敕所在月給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及發,公卿祖之征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咸云宋、齊以來未有斯事。”
【釋義】 南朝陶弘景于齊永明十年脫朝衣掛于神武門,辭官還鄉。后因用為辭官的典故。
【例句】 ①自笑飄零驚歲晚,欲掛衣冠神武。(沈端節《念奴嬌》[尋幽覽勝]1685)這里用以表示將辭官歸去。②不為莼鱸笠澤,便掛衣冠神武,此興渺江湖。(張孝祥《水調歌頭·為總得居士壽》1686)這里用以點出總得居士辭官歸隱的經歷,稱贊他的逸興高情。③要掛冠神武,幾番說了,這回真個。(劉克莊《解連環·戊午生日》2607)這里說自己因年老決定辭官歸去。④平生慕用,著書玄晏,掛冠貞白。(劉克莊《水龍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歲笛字韻為壽,戲答二君》2621)這里說自己仰慕陶弘景掛冠之舉,意在表明自己的心性。貞白,指陶弘景,陶弘景謚貞白先生。⑤待掛了衣冠,來尋杖屨,陪君此樂須有。(李曾伯《哨遍·和陳次賈為壽韻》2810)這里以“掛了衣冠”婉言辭官,表明自己對歸休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典故《掛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攻性之兵》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