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簡介|介紹|概況
唐文篇名。韓愈作。宋朱熹云:“此篇言燕趙之士仁義出于其性,乃故反其辭,以深譏其不臣而習亂之意,故其卒章又為道上威德以警動而招徠之,其旨微矣?!?《韓文考異》)明茅坤說:“文僅百余字,而感慨古今,若與燕趙豪俊之士,相為叱咤嗚咽其間。一涕一笑,其味不窮,昌黎序文當屬第一首。”(《唐宋八大家文抄·韓文公文抄》)清陳景云說:“董生不得志于有司,事在貞元中,詳見公詩。時仕路壅滯,兩河諸侯競引豪杰為謀主,由是藩鎮益強,朝廷旰食,此開成初宰相李石告文宗云爾。董生北游,正幕府需才,王室多事之日。文中立言,尚欲招燕趙之士,則郁郁適茲土者,其亦可以息駕矣。送之所以留之,其辭絞而婉矣?!?《韓集點勘》)儲欣認為本文意義所歸,惟朱熹得之,且序中明明道破。而茅坤“燕趙豪俊之云,何異說夢”(《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方世舉據“明天子在上”云云,定本文為作者在唐憲宗時的作品(《昌黎詩文編年箋注》)。吳汝綸說:“《嗟哉董生行》稱唐貞元時,此序亦當貞元時作,殆十八年為四門博士時也?!?《唐宋文舉要》引)近人童第德據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詩文年譜》定為貞元十九年所作(《韓愈文選》)。吳小如以為方世舉之說“近是”,而童第德之說“似未洽’(《讀韓愈<送董邵南序>》)孫昌武說作者“揭露了當時割據強藩與朝廷爭奪人材的問題,勸說友人為‘明天子’而出仕,對藩鎮動亂表示隱憂。這樣,他的紀綱觀念、忠愛思想,一方面表現為維護封建統治的保守意識,另一方面又有反對藩鎮逆亂的積極內容”(《唐代古文運動通論》)。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說:“元和時,董來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將往游河北,韓愈作此文為贈。文中對董的遭遇,抱有深切同情;但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提出忠告,勸他不要走入歧途?!敃r,藩鎮喜招攬人才,增強實力,以對抗朝廷;而失意之士,也多托身幕府,求謀個人的出路”。劉耕路說:“董邵南科舉失意,要到河北藩鎮去找出路,作者安慰他會遇到知己,但也提示他不要盲目樂觀。最后提出古時始見用而終見疑的樂毅和處亂世而隱姓埋名的高漸離,感慨有才能的人遇時用世之難。韓愈寫此文時,剛剛當上國子監博士,深有仕途艱難的體會,所以感慨朋友也未嘗不是感慨自己。有人說作者是想勸告董邵南不要去為藩鎮分裂勢力效勞,還有人以為作者是讓董邵南去勸藩鎮歸順朝廷,我們說,從文中不易看出這種意圖?!?《韓愈及其作品》)霍松林認為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反對董邵南游河北,但其內容遠不止此。與此相聯系,指斥了當時割據河北的藩鎮;流露了對“有司”的不滿,責備他們“為淵驅魚”;向最高統治者敲了警鐘,所謂“明天子’其實不很“明”,但作者卻希望他“明”(《古文鑒賞辭典》)。本文前后照應,結構嚴謹,而又承轉靈活,富于變化,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篇幅雖短,并無一覽無余之弊。
上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