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簡介|介紹|概況
話本集《警世通言》篇名。明馮夢龍纂輯。杜十娘故事發生在明萬歷年間,是當時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明宋幼清《九籥集》卷五有《負情儂傳》記述甚詳。本篇情節大致與《負情儂傳》相符,當是馮夢龍據此經過藝術加工而成。今人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說:“通過杜十娘剛強不屈的性格和封建制度的沖突,完成了一個卓越的反封建的悲劇,它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南開大學中文系《中國小說史簡編》說:“是一篇描寫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僚子弟李甲拋棄、轉賣而自殺的悲劇故事”;“封建倫理竭力把她踩在腳下,不允許她享有作人的權利。杜十娘悲劇的根源,就在這里”;“杜十娘這個人物的性格,不僅富有斗爭性,而且進發了新思想的火花。……她面對任意作踐她的封建制度,傲然挺立;對孫富、李甲,報以冷笑,投以輕蔑,始終沒有流過一滴眼淚,最后以一死表現了作人的尊嚴。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杜十娘之死,是一個剛覺醒的妓女,對封建制度進行的最大限度的斗爭。她性格中孕含著爭取自由的精神,表現了民主主義思想的萌生。”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說:“李甲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衰落時期的貴公子的特征:軟弱無能,只會吃喝玩樂,不能離開寄生生活,毫無獨立謀生的本領。作者讓這個人‘郁成狂疾,終身不痊’,它的意義不僅只是譴責他對于杜十娘的愛情的不忠實,更深刻的是揭露了靠人吃飯的剝削階級中的青年,愛情要求自主而行為不果決的必然悲劇下場。”此篇通過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僚子弟李甲拋棄、轉賣而自殺的悲劇故事,刻畫了杜十娘善良而剛強的性格,表現了杜十娘的理想、抱負、追求幸福生活和爭取做人的權利的決心;揭露與鞭撻了罪惡的封建制度對婦女的迫害,強烈地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反封建的民主要求。藝術方面,首先通過情節的自然發展,將生活細節和人物的言行、內心活動的描寫結合起來,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典型形象。杜十娘身為教坊妓女,對人生充滿著美好理想,她追求幸福,托身李甲,真情實意;她厭惡妓女生活,與鴇母周旋,機智聰明;她鄙視金錢、權勢,揭露孫富,痛快淋漓;理想破滅后,她沉寶投江,果斷剛毅;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她的死是對封建社會等級觀念和倫理道德的勇敢反抗,是對金錢勢力的無情嘲蔑。這一切都生動地展現了杜十娘溫柔而剛毅,機智而深沉的性格。另外,李甲的怯懦自私、無情忘義,孫富的以財掠美、卑鄙無恥,也都生動典型。其次,故事情節曲折多姿,文勢波折:描繪細膩縝密;語言明朗簡潔,通俗生動,均可稱道。
上一篇:《李憑箜篌引》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杜陵叟》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