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周南》篇名。《毛詩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東漢鄭玄《毛詩傳箋》:“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唐孔穎達《毛詩正義》:“《關雎》之篇,說后妃心之所樂,樂得此賢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憂,憂在進舉賢女,不自淫恣其色;又哀傷處窈窕幽閑之女未得升進,思得賢才之人與之共事君子。勞神苦思,而無傷善害道之心,此是《關雎》詩篇之義也。”宋王質《詩總聞》:“孔子于《關雎》兩及之。一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聲也。后世以淑女為樂,進賢為不淫,窈窕為哀,思賢才為不傷。毛氏知其不可,改哀為衷,審爾,則孔子之意何在?今于此詩從容諷詠,則孔子之意略見,況得其聲耶!”朱熹《詩集傳》:“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稱,蓋指文王之妃太姒為處子時而言也。君子,則指文王也。……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為之配。宮中之人,于其始至,見其有幽閑貞靜之德,故作此詩。”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此詩只是當時詩人美世子娶妃初昏之作,以見嘉偶之合初非偶然,為國家發祥之兆,自此可以正邦國,風天下,不必實指出太姒、文王。”崔述《讀風偶識》:“細玩此篇,乃君子自求良配,而他人代寫其哀樂之情耳。”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蓋周邑之詠初昏者,故以為房中樂,用之鄉人,用之邦國,而無不宜焉。”近人聞一多《風詩類抄》:“女子采荇于河濱,君子見而悅之。”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此詩或出自風謠,而未必為歌詠一般男女戀愛之詩也。當視為才子佳人風懷作品之權輿。”高亨《詩經今注》:“這首詩歌唱一個貴族愛上一個美麗的姑娘,最后和她結了婚。”高說,是。該詩以雎鳩鳴叫起興,讓人由雌雄兩鳥互相唱和,聯想男女間和諧的愛情,貼切而極富詩意;運用復沓章法,加濃了抒情意味,強化了男主人公思慕的情感;關關、窈窕、參差等聯綿字的運用,加強了詩歌的韻律感和音樂美。
上一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兼愛(上)》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