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傳》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清侯方域作。伶,伶人,舊時對戲曲演員的稱謂。清黃宗羲《明文授讀》說:“朝宗此文,描寫曲盡。在無關系之中,寫出極有關系。然余以顧秉謙安能象分宜,分宜威福在手,耳目口鼻得以自立,秉謙為逆奄干兒,精神唯工于媚耳。使馬伶學趙文華于其手,乃為絕技,分宜非其本色也。雖然能諂人者,方能驕人。馬伶是或一道耳。”近人王文濡《清文評注讀本》說:“何物馬伶能自得師。東坡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此類是也。”今人王榮初、蔡一平《清代散文選注》說:“文章的意圖是:通過馬伶在扮演嚴嵩的過程中,以顧秉謙做標本,來向他刻意模仿一事,對明末權奸魏忠賢的黨徒顧秉謙進行譏彈。”這篇傳記體文章,描述金陵一個姓馬的演員,在比賽演出《鳴鳳記》時,他扮演奸臣嚴嵩,未能取勝,于是到相國顧秉謙門下,從實際生活中體察人物性格及其音容笑貌,后來再扮演嚴嵩,轉敗為勝,獲得極大成功。它贊揚了馬伶在失敗面前并不灰心喪氣,反而更加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此文還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文學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在文學藝術方面取得較高造詣,就要深入生活,認真觀察研究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此文暗寓褒貶之意。作者通過馬伶的行事,將相國顧秉謙和權奸嚴嵩相比并,無疑是對顧氏的有力譏斥。雖為傳記,但重點只選取馬伶演《鳴鳳記》轉敗為勝的事跡,要言不煩,恰如其分,寫得集中而突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曲折而完整,極富于感染力和教育意義。
上一篇:《香祖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駒支不屈于晉》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