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湖脈學》的主要內容,《瀕湖脈學》導讀
《瀕湖脈學》是中醫脈學著作。明李時珍 (見“本草綱目”) 著,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徐氏家藏書目》最早著錄?,F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三十一 年(1603)刻本;清順治刻巾箱本;《四庫全書》本; 光緒十一年(1885) 味古齋重刻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
李時珍鑒于世傳的五代高陽生所撰《脈訣》中錯誤和缺漏頗多,貽誤讀者,雖有元戴啟宗《脈訣刊誤》加以辨正,但僅“斥膺本之非,尚未能詳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乃決意為初學者編寫 一部切于實用、內容完備,并能進 一步辨正《脈訣》錯誤的作品。遂擷取其父李言聞所撰《四診發明》之精華,參以諸家學說編成《脈學》,時珍號瀕湖,因以 《瀕湖脈學》 為名。
本書共1卷,1萬余字。書分兩部分。前 一部分分別論述27種脈(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每種脈象首先用比喻的手法描述其體象,并作“狀體詩”使之便于記誦,然后對同類異脈的鑒別點和各脈主病,均編成七言歌訣,以“相類詩”闡述此脈象與相類脈的區別;“主病詩”闡明此種脈象的主病,亦便記憶。如浮脈:脈象為“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厭厭聶聶如循榆莢,如水漂木,如捻蔥葉?!逼洹盃铙w詩”曰:“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 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薄跋囝愒姟痹疲?“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尺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脈,來時雖盛去悠悠?!薄案∶}輕平似捻蔥,虛來遲大豁然空,浮而柔細方為濡,散似楊花無定蹤”。形象地對芤、洪、濾、濡、散等相類脈進行了比較描述。“主病詩”謂“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數熱緊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寸浮頭痛眩生風,或有風痰聚在胸,關上上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毫厘之別,精核無遺,后 一部分為“四言舉要”,系李言聞據宋崔嘉彥撰《紫虛脈訣》加以刪補而成,論述脈象機理、診脈法、五臟平脈、辨脈提綱、各種病脈體狀,脈象主病、常見病證的主脈、婦兒脈法、奇經八脈診法和諸種 “真臟脈”。
本書論脈頗精詳,基本上概括了臨床所能見到的脈象;對各種脈象體狀的描述十分妥貼,有關脈象的論斷意義切合臨床實用。雖限于當時條件書中有個別缺乏科學性的論述,但就總體而言,仍以簡明扼要、易學易用,成為學習中醫的啟蒙讀物,流傳極廣,取代《脈訣》而風行天下?!端膸烊珪偰刻嵋诽貏e指出自本書刊行之后,“《脈訣》遂廢。”此書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內附李時珍 《奇經八脈考》和 《脈訣考證》,有助于讀者對脈學的全面理解。北京中醫學院1961年編寫《瀕湖脈學白話解》,按概論、各論性質,將《瀕湖脈學》原本的前后兩部分內容予以顛倒,并就不同內容,分成段落,另加標題。此外,刪節了原書中部分不切實際的論述,并加注說明,作為初學者的階梯。
參考文獻
- 北京中醫學院編:《瀕湖脈學白話解》,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
上一篇:《漕船志》的主要內容,《漕船志》導讀
下一篇:《焚書》的主要內容,《焚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