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鄭列傳》簡介|介紹|概況
《史記》篇名。西漢司馬遷作。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說,長孺矜焉;好薦人,稱長者,壯有溉。作《汲鄭列傳》。”宋代黃震《黃氏日抄》說:“汲黯論帝多欲,勸帝無起兵,諫帝迎渾邪王,切責張湯苛法,而拳拳愿出入禁闥,補過拾遺,切直忠盡,漢廷第一。帝稍聽之,何乃下輪臺之詔耶!鄭莊委曲禮下,雖少鯁諒之風,然內行修潔,沒無余財,與汲黯等,此太史公以之同傳歟?”明代王維禎說:“始末所具,盡是抗直,更不雜以他事。”(《史記評林》引)清代吳見思說:“汲長孺在漢廷是第一流人物,其戇直犯顏處極好鋪張,史公偏借武安侯、借莊助、借大將軍、借張湯、借公孫弘、借淮南王、借司馬安,反從他人身上形容出來,而汲長孺意思情性,氣概節誼,無不全現。”(《史記論文》)李景星說:“汲鄭行徑,本不相同,太史公以其皆學黃老,內行皆修潔,又皆喜賓客,故而傳之。敘汲詳,敘鄭略,敘汲多用側筆,敘鄭多用括筆,又令讀之者喜其行文之變。”(《四史評議》)本篇是漢代名臣汲黯、鄭當時二人的合傳。但以汲黯為主,以鄭當時為陪襯。作者贊揚了汲黯敢于犯顏直諫、面折廷爭的精神,表彰了鄭當時敬賢下士的品格。同時還借汲黯之口,尖銳批評了漢武帝尊崇儒術、征伐四夷、鹽鐵官營、任用酷吏等一系列方針政策,揭露了深受漢武帝重用的一些當權重臣中公孫弘、張湯等人的虛偽無恥,并對漢代上流社會的世態炎涼,抒發了深沉的厭惡和憎恨之情。本文在寫作技巧上注重通過細節描寫以表現汲黯的風度性情,并大量引用他人的評價來襯托汲黯,使汲黯形象鮮明,風骨凜然。ji
上一篇:《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泊秦淮》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