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說:“《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貪殘,下國構禍,怨亂并興焉。”宋朱熹《詩集傳》:“此亦遭亂自傷之詩。言四月維夏,則六月徂暑矣。我先祖豈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禍也。無所歸咎之詞也。”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此疑大夫之后為仕者遭小人構禍,身歷南國,而嘆其無所容身也。或單主行役言,非。或主思祭祖,亦鑿。”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詞明明逐臣南遷之詞,而諸家所解,或主遭亂,或主行役,或主構禍,或主思祭,皆未嘗即全詩而一誦之也。……愚謂當時大夫,必有功臣后裔,遭害被逐,遠謫江濱者,故于去國之日作詩以志哀云。”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 “《四月》,大夫自述行役,一年間自夏歷秋至冬。途中見聞,以及憂亂、構禍、盡瘁、思隱,種種復雜心情之詩。”高亨《詩經今注》:“西周王朝的小官吏,行役到南方去,遭遇變亂,久不得歸,寫出此詩,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方說,是。本詩作者把南遷途中,不同地點,不同時序的景物寫進詩中,與自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末章以草木尚能各得其所起興,言人反而不能得其所,只好作詩志哀。篇末點明題旨,即“卒章顯其志”的寫法。
上一篇:《詠懷詩·夜中不能寐》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圬者王承福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