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君學士筠為翰林時,高宗方詔求遺書。公奏言: 翰林院庫藏明《永樂大典》,中多逸書,宜就加采錄。上善之,亟下軍機大臣議行,復御制七言八韻詩紀其事,乃命纂輯《四庫全書》。凡海內僅有之本,得之《大典》中者,幾六百部,次第刊布,嘉惠士流。……世皆以四庫書成,歸功紀、陸,不知學士其先河也。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 事亦見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卷一二八引清朱珪《朱筠墓志銘》、王昶《朱筠墓表》、余廷燦《朱筠傳》、阮元《朱筠傳》及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四《朱笥河先生》。
[述要] 乾隆年間,朱筠(字竹君)為翰林院侍讀學士時,高宗弘歷正詔求海內遺書。一日朱上奏稱: 翰林院庫藏明《永樂大典》,其中頗多逸書,宜就地加以采錄。高宗閱其奏,趕緊命軍機大臣商議辦理,又親自作七律一首紀其事,詔命纂輯《四庫全書》。共計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海內孤本近六百部,一一抄錄成帙,使文人士子得以閱覽,廣受其益。時世人都將《四庫全書》之編成,歸功于總纂官紀昀和陸錫熊,卻不知朱才是首倡發起者。
[事主檔案] 朱筠(1729—1781) 清學者、詩文家。字竹君,又字美叔,號笥河。直隸大興(今屬北京)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由贊善擢侍讀學士,先后提督安徽、福建學政,歷充福建鄉試正考官、順天鄉試同考官以及多年會試同考官。博學多才,尤好金石小學。詩宗韓愈、李賀,出入唐宋,五言力追漢魏。古文亦深厚奧博。著有《笥河集》。
上一篇:《不敢辱君 周亮工》
下一篇:《不能看其餓死 況周頤 端方 蒯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