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李白作。明陸時雍《唐詩鏡》:“詩太近人,其病有二,淺而近人者率也,易而近人者俗也。如《荊門送別》詩便不免此病。”清王夫之《唐詩評選》:“明麗果如初日。結二語得象外于圜中。‘飄然思不窮(群)’,唯此當之。”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丁龍友曰:胡元瑞謂‘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此太白壯語也。子美詩‘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二語,骨力過之。予謂李是晝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暫視,杜是停舟細觀,未可概論。”清翁方綱《石州詩話》:“太白云‘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少陵云‘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此等句皆適與手會,無意相合;固不必謂為倚傍,亦不容區分優劣也。”此詩是開元二十四年(726)李白由三峽出蜀,沿江東下時途中所作。題中“送別”,意指江水送自己離別蜀中。詩人雄奇飄逸的筆觸,描繪了乘舟出三峽后所見到的壯闊偉麗的景象,表現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時的積極向上的情懷。全詩筆勢流蕩,一氣呵成;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山隨”二句,寫景逼真,恰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歷來膾炙人口。
上一篇:《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渭陽》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