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織女
【出典】 見“牛女”條。
【釋義】 神話傳說中的織女星與牽牛星為夫婦,他們隔銀河相望,每年七月七日才能通過鵲橋相會一次。后多用此典詠七夕,也以織女喻少婦或少女。
【例句】 ①與君各賦一篇詩,留織女、鴛鴦機上。(蘇軾《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韻》295)這里的織女指天上的織女星。因詠“七夕”故用此典。②擁髻凄涼論舊事,曾隨織女度銀梭。當年今夕奈愁何。(朱敦儒《浣溪沙·贈賁大夫歌者,其人嘗在大家》864)這里的織女指織女星。用此典以表現“歌者”往年常有獨棲之怨。③姮娥得意為長計,織女歡盟可恨遲。(向子諲《鷓鴣天·紹興戊辰歲閏中秋》957)這里的“織女歡盟”指織女七夕與牽牛相會。意為戊辰歲因閏八月有兩個中秋節,于是次年之七夕必然要推遲。④織女回車相勞,指點虛無征路,翻動月明船。(呂渭老《水調歌頭·壬寅十月二十四日飲少酒經醉,擁案而寢。……》1122)這里的織女指天上織女星。此句敘寫夢中飛上青天,織女指路的情景。⑤坐待曉鶯遷,織女機頭蜀錦川。(李石《南鄉子·十月海棠》1300)這里的織女指織女星,織女善于織美麗的錦緞。故用“織女機頭”形容海棠花的艷麗。⑥織女機頭憑借問,何處更、有瓊臺。(韓元吉《江神子·金山會飲》1396)這里的“織女”指織女星。作者會飲金山,醉后以為乘鵬翼,鰲背而上天,故得以問織女。⑦笑他織女夜鳴機,空與牛郎相望不相隨。(王炎《南柯子·秀叔娶婦,不令人知,以小詞為賀,因戲之》1858)這里借織女與牛郎隔河相望,一年才得一會事,反襯“秀叔”夫婦后房歡聚之樂。⑧織女機邊云錦爛,天臺賦里晴霞赤。(劉克莊《滿江紅》[月露晶英]2616)這里的織女指女仙織女,作者想象天空的云霞是她美麗的織錦。⑨織女初秋渡鵲河,逾旬蟾苑聘嫦娥。(無名氏《鷓鴣天·壽婦人》3761)這里用“織女渡河”的傳說表明壽主生日在七月七日。⑩俏似年時,送他織女,來嫁牛郎。(無名氏《柳梢青·賀陳氏娶田氏》3769)這里以織女喻田氏。用此典稱賀陳、田婚嫁,門第、人品相當。
上一篇:宋詞典故《章臺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經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