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
莊子認為知足無爭,保養(yǎng)心性,才是安樂長生之道。所以本篇通過三段故事猛烈抨擊了儒家所推崇的仁義學說,借盜跖之口諷刺了世俗儒士對榮華富貴的追逐,提出人活于世就應尊重自然本性的主張,“不能說其志意,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提倡順天之理,輕利全生。在此我們節(jié)選了部分內(nèi)容來闡述莊子的這一思想。
一
孔子與柳下季①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②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③,萬民苦之。
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④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丘請為先生往說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⑤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⑥辱人以言。先生必無往。”
孔子不聽,顏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
【注釋】
①柳下季:魯國人,姓展名獲,字季禽。他比孔子年長八十多歲,不可能與孔子結為朋友,此事應當作為虛構故事來閱讀。②樞:應為“摳”,挖的意思。③保:同“堡”,小城。④詔:教育。⑤意如飄風:喜怒無常。飾非:掩蓋錯誤。⑥易:輕易。
【譯文】
孔子與柳下季結交為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就是盜跖。盜跖的手下有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擾諸侯,穿墻入室,掠奪牛馬,搶劫婦女,無所不為。貪求財物,不顧親戚,全然不顧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們經(jīng)過的地方,大國死守城池,小國躲進城堡,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孔子對柳下季說:“做父親的,必然能夠教育他的兒子;做兄長的,必然能夠教導他的弟弟。假如父親不能教育自己的兒子,做兄長的不能教導自己的弟弟,那么,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就不那么珍貴了。如今先生你是當世的賢人,可弟弟卻是盜跖,正在為害天下,你卻不能教導他,我私下為先生感到羞愧,我愿意替先生去說服他。”
柳下季說:“先生說做父親的必然能夠教育他的兒子,做兄長的必然能夠教導他的弟弟,假如兒子不聽父親的教育,弟弟不接受兄長的教導,即使如先生這樣能言善辯,又能拿他怎么樣呢?況且盜跖的為人,心思如噴涌的泉水一樣源源不絕,意氣如風一樣難以琢磨,強悍足以抗拒敵人,辯才足以掩飾錯誤。順著他的心意去做事,他就高興;逆他的心意去做,他就憤怒,輕易地拿言語去侮辱人。先生還是不要去。”
孔子不聽,讓顏回駕車,子貢坐在車的右邊,前去會見盜跖。
二
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bū)之。①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②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謁者入通③。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④子之罪大極重,疾走⑤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之膳!”
孔子復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⑥幕下。”
謁者復通,盜跖曰:“使來前!”
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⑦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⑧,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注釋】
①大山:即泰山。:吃。②謁者:負責接待的人。③入通:進去通報。④帶:系。死牛之脅:死牛皮做成的帶子。擅:專。本:自然本性。弟:同“悌”。⑤走:快速地走。⑥履:朝見。⑦避席:讓開所到的席位。反走:退后幾步。⑧乳虎:哺乳的母虎。
【譯文】
此時盜跖帶著手下正在泰山南邊休息,把人肝切細了吃掉。孔子下了車往前走,對接待傳達的人說:“我是魯國人孔丘,聽說將軍剛直正義,特前來拜訪。”
負責接待傳達的人進去通報。盜跖聽了勃然大怒,兩眼怒視,猶如明星,頭發(fā)豎立直沖帽頂,說:“這個人難道就是魯國的巧偽之人孔丘?替我告訴他:你花言巧語,假托文、武,戴著如同樹杈一樣的帽子,系著寬寬的死牛皮做的腰帶,滿口廢話,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專門搬弄是非,以此來迷惑天下的君王,使得天下的讀書人不能返歸自然的本性,虛偽地宣傳孝悌理念,妄圖僥幸得到封侯的賞賜而成為富貴之人。你實在是罪大惡極,趕緊回去吧!要不然我將把你的心肝挖出來當作午餐吃掉。”
孔子又請求通報,說:“我有幸結識了柳下季,希望能到將軍帳下拜見。”
負責接待通報的人于是再次通報。盜跖說:“讓他進來!”
孔子快步進來,讓開席位,后退幾步,向盜跖深深施禮。盜跖大怒,叉開兩腳,按劍怒視,聲音如一只母虎,說:“孔丘,你過來!你要說的話如果順耳,我就讓你活著出去;如果違逆了我的心意,我就讓你死在腳下。”
【智慧全解】
做個快樂的人
在這里,莊子借用孔子游說盜跖的故事,來闡述人應放棄名利,順應本性而自由生活的道理。
莊子認為,人活于世,就應該放任心性,享受人生,“不能說其志意,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那些受人尊崇的明君賢士或者“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性情”,或者辛苦一生不得善終,從本質(zhì)上講,這種人與大盜沒有什么區(qū)別。
每個人開開心心地生活的時光,一月之中也不過那么三五天。而天地是無窮盡的,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拿有限的生命托付給無窮的天地,人的存在就好比是白駒過隙般短暫,為什么要為了一些外物而煩惱呢?為什么不順應自然做一個快樂的人呢?
《六祖壇經(jīng)》上說,人要“總凈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其意思是讓人洗滌自己的心靈世界,展現(xiàn)心中智能,照亮自己的人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人覺得壓力大,煩惱多,不愉快,這正表明在自己的精神生活中背負著許多不必要的“灰塵”,使人對生活和工作備覺辛勞無趣。其實,生活與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承擔和責任,是絕不輕松的,如果再額外加上不必要的精神負擔,日子就更難過了。
因此,人就應像盜跖那樣保持本真及自由愉悅的精神,讓自己的心情像波平浪靜的水面,讓自己的思想像碧空萬里的藍天,依靠精神的信仰,就一定能凈化自己,使自己正確地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閱讀延伸】
最美的心境
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著一對母女,她們穿著破舊的衣裳,走在衣著光鮮的行人中特別顯眼。女兒今天生日,母親要上街給她買一雙鞋子。可是走到大街上,母親卻為自己的困窘無比難堪,走路時頭埋得低低的,緊緊地拉著小女孩的手。
“媽媽,你看,你看!”忽然,小女孩興奮地叫了起來,她拉著母親的手,來到了一架攝像機前。
“媽媽,我們照張相吧。”小女孩說道,眼睛里充滿了好奇與渴望。
“可我們沒有太多錢,一會兒還要給你買鞋子。”母親很為難。
“我不要鞋子了,我們就照一張照片吧!”小女孩繼續(xù)央求說。
“可我們的衣服太舊了,照出來的照片會很不好看。”母親低聲說道。
“這有什么關系啊,我們的笑容每天都是嶄新的啊!”小女孩開心地說。
一旁的攝像師聽到小女孩的話,決定免費為她拍攝一組照片。照片沖洗出來之后,他將其掛在了自己的櫥窗里,并為照片命名為“最美的心境”。
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美與丑,一切都在于你用什么樣的心情去體會它,懷著多大的心胸去承載它。只要你的臉上時刻帶著嶄新的微笑,什么樣的衣著都能照出美麗的照片。只要你開心地生活,人生自然會一片光明。
上一篇:《莊子·田子方》原文釋義
下一篇:《莊子·知北游》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