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詩歌·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金陵形勝夸天下》鑒賞
先看前四句——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這是說,滾滾長江發源于萬山崇嶺之中,眾山之勢均與大江同向由西往東;而鐘山,像一條乘風破浪逆流而上的游龍,似乎要與山江對抗。鐘山,即紫金山,位于今江蘇南京市中山門外。詩人認為沿江山勢,均為自西而東,惟獨鐘山由東向西,逆向而流。詩人第四句破巨浪,化用《南史·宗愨傳》中“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語。
接著四句——
江山相雄不相讓, 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 佳氣蔥蔥至今王。
形勝,是說優越地理形勢及山川勝跡。這里的勝原為“勢”,從《明詩別裁》改。
秦皇瘞金,這是用了企圖用埋金以鎮壓“王氣”的典實。據《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引《金陵圖》云:“昔楚威王見此(指金陵)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鑿地斷連岡,因改金陵為“秣陵”。據此埋金以鎮壓王氣者,是楚威王,而非秦皇。又據《丹陽記》云:“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厭(壓)天子氣,故曰金陵?!备邌⑺鶕呤恰兜り栍洝匪d。瘞(yì意)即埋也。
佳氣蔥蔥,指金陵龍盤虎踞,郁郁蔥蔥的雄偉氣象?!巴酢?wàng旺),言以為王者所宅之地。
這是說,金陵江山相互爭雄而不相讓,使天下爭夸其優越的地理形勢和壯麗的山川勝跡;秦始皇企圖埋金破壞也破壞不了,至今猶是佳氣蔥蔥,為王者所宅(即指朱元璋稱帝于金陵)。
作者在這一段中,著重寫了金陵山水的固有特色:江山爭雄,兩相對抗,負山面水,龍盤虎踞,使得金陵形勢既壯麗又險要。于此,一方面說明金陵為歷來“望氣者”所重視的客觀依據;另一方面,也表明古今往來割據者為什么要稱雄于此的地理原因,同時,它也為下文借景懷古作好底墊。
上一篇:《元代散曲·喬吉·[雙調]折桂令·荊溪即事·此曲主旨何在》鑒賞
下一篇:《元代散曲·劉時中·[正宮]端正好·上高監司(前套)·具體分段與各曲大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