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篇集》簡介|鑒賞
明宋懋澄所著之別集。內容包括記、序、論、表、傳、書、啟等,也包括數篇文言小說和略具小說規模的記敘文。近人孫殿起曾見《九籥集》有十卷本與二十四卷本2種(《清代禁書知見錄》),已不可見。今本《九籥集》為王利器據家藏不全抄本整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排印出版,分《九籥集》十卷和《九籥別集》四卷,另輯佚詩86首,附于書末。清乾隆時軍機處奏準禁毀時還提到《九籥續集》,則無從知見。《九籥別集》為清初吳偉業選刊,或其中包括《續集》內容。
宋懋澄(1569—1619),字幼清,號雅源,一作自源,松江華亭(今上海)人,少習兵法,后轉儒業,萬歷四十年(1612)中舉,三次會試不中,不仕終身。其為人慷慨佚烈,輕財好客,交游遍天下,又以詩文著名。參予《九籥集》校刊者有吳偉業,譚元春等名人。生平事跡及傳聞佚事,見于陳子龍《宋幼清先生傳》(《安雅堂稿》卷十),姚希孟《書宋幼清事》(《松癭集》卷二),吳偉業《宋幼清墓志銘》(《梅村家藏稿》卷四十七),王士禎《書宋孝廉事》(《帶經堂集》卷八十一)等。
《九籥集》中的小說和略具小說規模的記敘文,現存者主要有如下數篇:
負情儂傳 題目下題: “王仲雍《懊恨曲》曰:‘常恨負情儂,郎今果行許’。作《負情儂傳》”。本篇敘萬歷時浙東某藩臬子李生與京師教坊名妓杜十娘故事。篇末“宋幼清曰”謂“庚子(萬歷二十八年1600)秋聞其事于友人”,后八年,至丁未(1608)始寫成此傳。宋存標《情種》卷四、天都逸史冰華生(潘之恒)《亙史內紀》卷十一、《文苑楂桔》卷一、詹詹外史(馮夢龍)《情史》卷十皆收有此文,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即據本篇增飾而成,《今古奇觀》卷五也選《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參見本書《今古奇觀》條。
李福達 本篇為記敘異聞之作。記嘉靖間術士李福達諸多異事,或召屏風上美女下地歌舞,或以瓦遮月致陰,或斬蛟,或顯搬運之術,或來去無蹤。明李紹文《云間雜識》卷上曾記: “李福達善遁術,改姓名逃至松郡,館于孫雪牕家,眾請觀其法,乃隱身廊柱中,呼其名即應。又試搬運之術,書一符于廳中,少項,黃白爛然,又書一符于門,忽一無所見。”可知李福達事在當時確有傳聞。宋存標《情種》卷四收此文。
劉東山 本篇敘嘉靖時有捕盜人劉東山,自號連珠箭。轉為賈販,一日挾百金返鄉,人勸其謹慎,乃以技自炫,路為白馬少年射術所折,盡失其金,歸與妻賣酒于村郊,不敢向人言此事。后三年,白馬少年等十人至其店飲酒,還其千金,始知當年白馬少年等因其大言,故折其銳氣也。而白馬少年等人的首領竟是一未冠少年“十八兄”。劉東山始知人外有人。篇末曰: “曾見瑯琊王司馬親述此事。”李漁《秦淮健兒傳》及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十二《談異》俱寫此事,可見此事明末清初膾灸人口。宋存標《情種》卷六收此文。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劉東山夸技順城門 十八兄蹤奇村酒肆》則據本文增飾。見本書《拍案驚奇》條。
吳中孝子 本篇敘蘇州一賣酒人,其妻與其母不睦。賣酒人外出,其妻佯疾,令母當壚賣酒,私下找媒人說其母欲改嫁,媒引一武康人,托沽酒來看,武康人滿意,其妻又騙其母,說已嫁出門的三姑娘派人駕船來接她,將其母騙至武康。至武康后,其母始知為媳所賣,然已無奈。賣酒人歸家,尋母不見,其妻云其母自嫁于人,不知去向。賣酒人雖心疑其妻,而苦無形跡。后賣酒人客武康,偶遇其母,方知其妻詭計。賣酒人返家詐稱攜婦去常熟虞山燒香,乘船直抵武康,稱愿以少換老,遂嫁其妻而接其母歸。宋存標《情種》卷四收入本篇。
珠衫 本篇所記即“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故事。情節完整,惟無主人公蔣興哥、王三巧之名,僅謂楚中賈人某及其妻。馮夢龍編《情史》卷十六《珍珠衫》即據此文收入,惟文字與現存《九籥集》本篇略有異。宋存標《情種》卷四也收此文,末有云: “此新《珠衫》也,坊間有舊刻,得此后來居上。”本篇或據話本改編。至馮夢龍編《古今小說》,所收《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或以本篇為藍本敷衍,或據話本,已不可得知。《今古奇觀》卷二十三又選《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本書在乾隆時被軍機處奏準禁毀;主要原因是其中“《東征紀略》以下,語皆詆斥。”現存《九籥集》、《九籥別集》均無《東征紀略》一文。
上一篇:《九命奇冤》簡介|鑒賞
下一篇:《于少保萃忠全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