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記》的主要內(nèi)容,《拾遺記》導(dǎo)讀
《拾遺記》是志怪小說集。一名《王子年拾遺記》。晉王嘉撰,梁蕭綺錄。原書19卷,220篇,后經(jīng)符秦末年的戰(zhàn)亂而佚闕,梁代蕭綺搜撿殘遺,重新編為10卷,并為之“錄”,“錄即論贊之別名也”(周中孚 《鄭堂讀書記》卷66),凡37則,或在各條后,或置每篇末?!端鍟そ?jīng)籍志》始著錄,列入“雜史類”,《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從之,《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宋史 ·藝文志》才隸于 “小說家類”。今存明嘉靖十三年(1534)吳縣顧春世德堂刊本,卷中遇宋諱皆缺末筆,當(dāng)從宋本翻刻,這是現(xiàn)存刻本最早也是最好的一種。稍后有 《古今逸史》、《稗海》、《漢魏叢書》、《廣漢魏叢書》、《增訂漢魏叢書》、《龍威秘書》、《百子全書》等所收本,皆為10卷。另有 《歷代小史》本雖作1卷,但同10卷本。清毛扆以明世德堂刊本為底本,校以舊抄本,堪稱善本。在諸本中,《稗?!繁径嘤挟愇?,當(dāng)為別一系統(tǒng)。《拾遺記》卷10專記名山,后人別為《名山記》1卷。今人齊治平有 《拾遺記》校注本,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此為目前海內(nèi)外最完善的整理校注本。
王嘉,生卒年不詳,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方士,穴居?xùn)|陽谷,弟子受業(yè)者數(shù)百人。后趙石虎之末,至長安,隱居于終南山、倒獸山。前秦苻堅累征不起。后秦姚萇頗禮遇之,因觸怒姚而遭殺害?!稌x書》卷95有傳。蕭綺,生平無考,或為梁宗室。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認(rèn)為《拾遺記》乃蕭作而托之王嘉,此說不足征信。
《拾遺記》前9卷以記異聞為重點,大部分是關(guān)于古代帝王的神話,自漢魏以下則多采自傳說。卷1記庖犧、神農(nóng)、黃帝、少昊、高陽、高辛、堯、舜八代事;卷2至卷4記夏禹、殷湯至秦事;卷5、卷6記前后漢事; 卷7、卷8記魏、蜀、吳三國事;卷9記晉事,迄于后趙石虎。卷10為名山記,凡昆侖、蓬萊、方丈、瀛洲、員嶠、岱輿、昆吾、洞庭八山。渲染奇異景物,亦間記神仙人物。此書未脫《帝王世紀(jì)》和 《洞冥記》之模擬痕跡。
所記帝王皆有名號,且有年代事跡,頗似史書,然其內(nèi)容卻 “十不一真”,“證以史傳皆不合”。書中侈談神仙方術(shù),旁及因果報應(yīng),多不足取。事雖涉荒唐怪誕,但有些篇章采自民間傳說,并少藉歷史因由,大肆鋪陳,亦曲折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社會面貌。如卷5 “怨碑”一節(jié),記敘秦始皇修驪山墳,將天下的珍寶聚于墓中,并造江海山岳之形。又用沙棠沉檀木為舟楫,金銀為鳧雁,琉璃雜寶為龜魚。再作玉象鯨魚,銜火珠為星,以代膏燭。然后把工匠活埋在里面。漢初掘墓,發(fā)現(xiàn)工匠并未死,他們在墓內(nèi)石雕龍鳳、仙人象和碑文贊,“因辭多怨酷之言,乃謂 ‘怨碑’”。這個故事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窮奢極侈和殘暴兇狠,活埋不死的幻想,借以表達人民強烈的反抗精神。又如漢靈帝修建裸游館,魏文帝迎納薛靈蕓,晉石崇寵愛翔鳳婢等,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放蕩縱欲、荒淫無恥?!靶B(yǎng)之國”、“因祗之國”兩節(jié),則寄托上古先民對幸福樂土的向往,對勤勞而致豐收的渴望。書中所記唐堯時的 “貫月槎”或 “掛星槎”,就是關(guān)于字宙飛船的最早的傳說;秦始皇時,“有宛渠國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以螺,沉行海底,而水不侵入。一名淪波舟?!边@頗似今日的潛水艇。這些豐富的幻想,反映了我們祖先戰(zhàn)勝自然界的美好愿望。至如描寫皇娥與帝子戀愛、趙高尸解升天的兩節(jié),情節(jié)委婉曲折,詞采華麗,故事完整,是典型的志怪小說?!妒斑z記》直接影響唐人傳奇小說創(chuàng)作,歷代詞人亦取材不竭。
參考文獻
- 1. 《拾遺記》,中華書局,1981。
- 2. 劉葉秋: 《歷代筆記概述》. 中華書局,1980。
- 3.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84。
上一篇:《戰(zhàn)國紀(jì)年》的主要內(nèi)容,《戰(zhàn)國紀(jì)年》導(dǎo)讀
下一篇:《授時通考》的主要內(nèi)容,《授時通考》導(dǎo)讀